阅读记录

第249章:双管齐下[1/2页]

日月江山永为明 纨纨纨纨纨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清宫的谈心对朱棣的心情影响很大,这让他轻松了不少,但对朱瞻??的影响却没有多大。
      他跟老爷子说的那些都是他早就计划好的,虽然更多的还是为了安慰老爷子才选择那样计划的,但这里面也有他真实的想法在里面的。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早有准备,所以朱瞻??是很平静的。
      在柳升、郑亨、陈懋和李彬四人带兵出发前往建州之后,朱瞻??也给老爷子提出了另外的一个建议,并且得到了老爷子的同意。
      那就是对安南动手。
      安南和草原一样一直都是大明的一块心病,虽然安南没有像草原那样屡次入侵中原,但再怎么说也是大明一直羁縻的一块地方,能够收复是最好的。
      前面铺了那么久的路,再不动手就晚了,那就等于是在给别人准备的机会。
      好在直到现在,大明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安南。
      自从永乐四年,陈天平在大明的护送下回国却被杀之后,大明就开始征讨安南,到了第二年就将交趾再次收归大明的版图之中。
      要知道,自唐朝之后交趾就独立了,而明朝是在唐朝灭亡的四百年后才再次收归中原的版图。
      从永乐四年打到永乐五年,张辅于永乐六年回到京师接受封赏,但张辅刚走不久,交趾那边又叛乱,朱棣心疼张辅所以让沐成率兵征讨,但沐成却在生厥江战败。
      永乐七年,张辅再次披挂出征交趾,直至今日未归。
      事实上,历史上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的张辅在永乐八年再次逼得陈季扩投降之后就返回了应天府,但现在因为朱瞻??提出来对交趾的策略,张辅直至今日仍然驻扎在交趾。
      所以,大明现在是真的想动就动,连朝发夕至都不用,直接就动手。
      除了要两头作战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不好的地方。
      如果是以前的话,肯定会有很多的文官反对这件事,一是因为两头作战并且战线拉得还这么长,更别说还是因为一个打了五年都没能打下来的交趾了。
      二也是因为消耗的问题。
      打仗这件事从来都是最大的窟窿,如果用后世的说法,那战争这两个字就相当于是碎钞机,只要一开打,那就会源源不断地粉碎着钞票。
      但是现在,这些文官还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有人补贴了一部分。
      不得不佩服鲁商刘家的决心,他们在征讨建州叛逆的大军出发之后就给朝廷捐献了二十万石的粮食,而在知道大明还要同步对交趾动手之后又捐献了十万石。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鲁商刘家起的带头作用,还是刘家说动了其他的商人,亦或者是其他商人闻到了发展壮大的气息,反正也有不少的商人陆陆续续地给朝廷捐粮食。
      而且明军的运输想来都有最少三分之一多则一半交给商人运输,因为商人就是靠着这个赚取盐引。
      但这次,商人们却不要盐引了,白干!还甘之如饴!
      虽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朱瞻??的直觉告诉他,这应该就是刘明正做的决定,再不济也是他出的主意,只是他那个当家主的爹同意了而已。
      哪怕是对刘明正了解不多,但朱瞻??还是很看好这个人,认为他的前途无可限量。
      “你是真的挺有手段的,竟然能让商人让出利益来供养朝廷的军队,啧啧……”
      春和宫的书房里,朱高炽对着自家的大儿子发出了感叹声。
      这是一种惊讶,也是一种无力。
      惊讶是因为他没想到自家大儿子能够做到这种地步,毕竟商人重利而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商人的印象,而商人似乎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也有不少的爱国商人,但和那些重利轻义的相比还是太少了。
      无力则是因为这件事情是他的儿子做到的,而并非是他。
      想想自己监国这么多年,除了得到了文官集团的友谊之外,好像再没有别的建树了。
      但自家大儿子却做到了!
      “您想多了,那不是我的手段。”虽然是夸赞,但朱瞻??却丝毫没有想着要就这么恬不知耻地接下来。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决定是谁做的,但我很确定这不是我要求他们的,也不是我对他们用了什么手段,完全是他们自发的。”
      “在我看来,出这个主意的人极有可能是那日进宫来的刘明正。”
      “这个人,该放弃的时候会放弃,虽然也会不舍,但他却知道在明明概要放弃时却不撒手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伤害。”
      “这个人,心思太多、太杂也太缜密,如果用得

第249章:双管齐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