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
几位歌王歌后评委混迹乐坛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什么样的音乐没玩过,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今天这场面……
他们是真没见过啊!
就离谱。
直接唱谱?
歌词当然还是有的,这段整活只有那么两句,歌声却始终没断,旋律排列的非常紧凑:
“吹着前奏望着天空”
“我想起花瓣试着掉落”
后面衔接的歌词立刻就让几位评委立刻明白了,原来前面在哼着前奏:
“为你翘课的那一天
花落的那一天
教室的那一间
我怎么看不见
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
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好想再问一遍你会等待还是离开
……”
有观众会心一笑。
这就是他们喜欢《晴天》的原因。
简单直白。
哼歌。
教室。
翘课。
下雨天。
春心萌动的少女和少年。
几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经典的校园画面。
好像是来自青春的风儿轻轻吹袭,怀旧的味道开始弥漫。
而文悦溪的副歌演唱便在这时自然展开,仿佛一切水到渠成:
“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
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
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
等到放晴的那天
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
暗恋。
青春期的悄然萌动。
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告白啊?
有人谨小慎微的尝试后又默默的放弃。
好在天空下着雨,所以谁也分不清那是雨水和泪水,就好像谁也不知道,这个雨天的谁在流泪。
等天晴了就好了。
青春幻化为记忆。
文悦溪的演唱为听歌的人,勾勒起人们脑海深处的那个往昔:
“从前从前
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
《晴天》的“青春”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时间可能一年,可能两年,也许是三年,也许更久。
只有“拜拜”。
没有“告白”。
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
44、另一个版本的青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