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四章 南线战区[2/2页]

天下安康 鸣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余人,再加上万余在高句丽解救的萨水之败的隋军俘虏,新组建乐浪军,由黄明离担任主将,又以左武卫虎贲郎将张希康和虎牙郎将郭恩一为副。
      萨水以南,以平壤为中心的地区,在汉魏时代叫做乐浪郡。
      而安东左、右二军也留在平壤。其中安东右军总管原本是徐哲,这一次黄明远也将他调回,又以黄明离兼任安东右军总管。安东左军的总管是达奚?保?蠢椿泼髟痘岜碜嗥湮?掷丝ぬ?兀??旧显诎捕?缶?仓皇枪颐?8吣簟⒗罱?贾矣诨泼髟叮?庋?粼谄饺赖娜??蛉?空莆赵诨泼骼胧种小
      三军之中,乐浪军有两万一千人,安东左军一万八千人,安东右军一万七千人,三军共计五万六千人。其中安东左、右军满编之后三军将会有六万一千人。
      黄明远又以此战归降的三万多高句丽、百济降兵,改编为顺义五军,皆由黄明离统一指挥。这些高句丽、百济降兵,别看跟隋军打不成样子,但作为二鬼子,反倒是凶狠的很。一如小胡子的“俄解军”,皇太极的“汉八旗”。
      这些人原本出身不高,在高句丽时代也是下层人物。但因为隋军的原因,此时在高句丽突然享受上等人的待遇,又如何再愿意回到被压迫的旧时代。
      高句丽被灭亡,再叫平壤就不合适了。黄明远遂恢复了平壤的旧名朝鲜,自汉武帝时,这里便被设置朝鲜县了。
      这个朝鲜跟后世的朝鲜意义可不一样。
      朝鲜之名最早源于箕子朝鲜,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东逃,把朝鲜的名字带了过来。后来的朝鲜则是明朝时重新回归古名,有着“朝日鲜明”之义。
      (争议太多,一种解释而已。)
      同时,黄明远又调辽东令房玄龄为新设的朝鲜令,负责萨水以南的政务。
      八月二十日,安置完平壤的事情之后,黄明远准备返回辽东。
      临别之际,黄明远叮嘱弟弟,一旦新罗、百济和高句丽的余孽反攻,朝鲜城是大隋的底线,绝不能丢。
      同时要加快当地的汉化速度,既然高句丽国已经灭亡了,以后最好也没有高句丽族。
      ·········································································································
      出了?炙?涌冢?闶遣ㄌ瓮蚶锏幕坪!
      从此地往东,便是山东半岛,后世的威海港到朝鲜的黄海道还不到二百海里的距离,乘坐游轮也就十多个小时。可这一水之隔,骨肉千年分离,慈母望子,游子思乡,却终不能回归母亲的怀抱,不应该啊。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黄明远看出了徐闻膺的莫名其妙,可这是因为他们不懂自己内心的唏嘘与哀伤。

第四十四章 南线战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