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五章 范阳集会[1/2页]

重建大汉从晋阳开始 想开店的好作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本平静的幽州,也开始混乱了起来,起因就是公孙桓带领的白马骑兵起义,打败了段末波的段部鲜卑骑兵。
      一战败北后,段部鲜卑骑兵集结了更多的骑兵想要找公孙桓算账,可当他们来到那个小村庄时,公孙桓的白马骑兵早已不见踪影,就连村庄的百姓都撤走了。
      公孙桓当然没有提前料到,一切还要归功于段末波这个内奸,他尽职尽责的把情报提前告知了刘群和公孙桓,来让公孙桓有时间带领百姓撤离。
      怒火未消的段部鲜卑,将怒气发泄到了北平郡内一个士族的身份,谎称是他们给公孙桓的白马骑兵通风报信。
      可怜的士族,虽然家中有着私兵,但却抵挡不住疯狂的段部鲜卑骑兵,最终全族的男子几乎都被屠杀,而女子就更不用说了。
      段部鲜卑的所作所为,跟并州的匈奴人没有任何差别,这让士族们都小心了起来。
      刘胤也没有忘记他的任务,发挥自己口若悬河的能力,游说那些距离段部鲜卑的辽西郡很近,还有敌视段部鲜卑的家族。
      最终,为了自保,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家族在幽州的利益。
      幽州虽位于北地,但作为汉人的州郡,那里同样有着很多大型士族,而幽州最强的两大士族,便是范阳的卢氏还有渔阳的鲜氏。
      范阳卢氏,最著名的便是东汉末年三位顶梁将军卢植,卢植就是出身于幽州范阳,因此才会有了卢植讲学时手下了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的说法。
      其实这个推论还是有一定可能的,卢植作为大儒名士,又是幽州范阳人,在幽州讲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还年轻的公孙瓒和刘备,很可能有机会听过卢植的讲学。
      可以说范阳卢氏的崛起,与卢植密不可分,魏武帝曹操北征乌桓,路过范阳时,就赞誉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并致祭卢植。
      曹丕继位代汉成魏后,更是鼓励儒学的发展,卢植之子卢毓就被曹丕纳用为冀州主簿。
      可以说范阳卢氏已经成为了北方儒学的代表,在魏晋时期的地位甚至不下于孔氏一族。
      渔阳鲜氏的崛起,也得益于东汉末年的鲜于辅。
      鲜于辅本是刘虞的部下,在刘虞被白马将军公孙瓒杀死以后,鲜于辅便要为刘虞报仇,集结受到刘虞恩惠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大败了白马将军公孙瓒。
      很多人以为鲜于辅的姓氏,还有他能够团结胡人的行为,认为鲜于辅所在鲜氏是胡人,其实鲜氏确实正经八百的汉人,只是容易让人误会而已。
      甚至在当时魏武帝曹操尚在中原,袁绍在河北称霸时,鲜于辅就听从田豫的意见,决定效忠曹操,并亲自前往曹操的领地宣布忠诚。
      官渡之战前期,无论怎么看曹操都不可能是袁绍的对手,但鲜于辅却依然没有改变效忠的对象,带领幽州的部队不断的骚扰袁绍在河北的领地,极大的牵扯了袁绍的兵力。
      魏武帝曹操打败袁绍统一河北后,更是夸赞

第二百四十五章 范阳集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