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刘群确实沮丧了一段时间,不过他可不是面对困难就退缩的人,既然改变不了气候,那就改变温度好了。
刘群本就是北方人,前世村里有着许多的蔬菜大棚,就是为了能够在冬天吃到新鲜的蔬菜。
虽然随着现代的发展,交通变得更为便利,许多村庄里面的蔬菜大棚消失不见,可刘群依然对蔬菜大棚记忆犹新。
没有蔬菜大棚的年代,北方的冬天,基本上吃的都是腌酸菜腌咸菜这些东西,刘群小时候吃的都反胃了。
蔬菜大棚虽然是后来才有的,可聪明的古人早就发明了暖阁,以此来实现冬天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
古代的蔬菜大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地下的土烧热,避免结冻,同时使得整个暖阁内处于温暖的环境,以此来实现蔬菜的生长。
而另一种则是借助天然的温泉,依靠温泉附近的温度,来避寒实现农作物生长。
只是后来随着儒家的思想开始僵化,认为这样巧夺天机的行为不符合天理规律,就使得古代的蔬菜大棚没能普及和发展。
刘群对于所谓的巧夺天理并不感冒,现代人甚至能够将天时改变,利用蔬菜大棚种植蔬菜不符合天理规律又能怎么样呢。
由于儒家的抵制和暖阁的建设耗费巨大,所以寻常百姓根本无法利用暖阁,而刘琨作为汉室后裔和天下名士,在洛阳城内见过暖阁,所以才知晓刘群所说的。
晋阳城内没有天然的温泉和地热资源,因此刘群想要建立蔬菜大棚,还是要采取暖阁的方式。
只是古代的暖阁,需要不停的生火烧土来保持温度,而且上方封死见不到太阳,只能培育像葱类这样对太阳需求不是很大的蔬菜。
而刘群所需的可不只是葱类这样的新鲜蔬菜,而是希望利用暖阁的方式,让冬小麦这样的粮食得以在小冰河时期种植。
相比于保暖,最想要的就是光线了,古代没有透明玻璃和薄膜这样能够阻挡温度溢散,又能拖透过太阳光线的高科技产品。
虽然勉强造出了水泥,可是要让刘群造出塑料薄膜和玻璃,那时根本不可能的,就算能造出了一点,那也无法满足蔬菜大棚的需求。
因此刘群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制造一种房顶能够随时开启和关闭的暖阁。
将暖阁置于地下,只有少数顶层位于地上,这样不但可以利用大地保温,而且还能让外面的人可以不用爬梯子就能触及暖阁的屋顶。
屋顶是由一层可以拆卸的木板,和一层厚厚的保温草甸组成。这是因为仅靠木板保温不够,必须要用草甸来加持才可以。
夜晚和寒冷的时候,屋顶的木板和草甸就维持着保暖的作用,而等到天气稍微好一点,就可以将草甸和木板拆卸开,让阳光照入暖阁。
就算冷空气会顺着屋顶的进入暖阁呢,只要在这个时候,用燃烧的方式保持暖阁内的温度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刘群目前通过理论知识做好的蓝图,真正的使用效果还要等到温室暖阁建起来以后,才能得出结果。
第一百五十四章 温室暖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