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冰期害农[2/2页]

重建大汉从晋阳开始 想开店的好作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纷纷将小麦种子种入田地之中。
      刘群坐在地头一块石头上,对着分散坐在四周的百姓们普及道“小麦的生长速度要超快粟米,在春天种植的小麦成熟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种植能够跨过严冬的冬小麦,这样一来,不只是秋天能够收获,来年的春天我们还能收回一批粮食。”
      小麦本就比粟米的产量更高,如果能够实现春小麦和冬小麦的轮作,那么并州的粮食产量就能比种植粟米是提高最少两倍。
      两倍的粮食,就能供养超过三倍的士卒,这样一来就能以晋阳城养活十万大军而不成问题。
      “世子,这些年,天要比之前寒的多,大雪也下的更早,粮食种的稍晚一点都无法成熟,你所提出的冬小麦恐怕难以种植。”就在刘群神情激动的讲述完冬小麦的效应后,就有一位老丈皱着眉头轻声提出了异议。
      一开始这些老丈都还因为刘群的身份而不敢直言,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老丈们发现刘群没有世子的架子,再加上又真的关心农事,便也不再畏惧刘群的身份,敢于直言了。
      闻言的刘群,也严肃起来“老丈,你的意思是气候变化?”
      “禀世子,老夫虽未能读书识字,可却在农闲时一直观察着气候,这几十年来,天气愈加寒冷,我等百姓深受其害。”老丈言辞诚恳,表述了自己观察气候得出的结论。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整日与农田之中劳作,没有士族那样居庙堂享乐,老农民对气候的感应是最强烈的。
      只有气候少有一点变化,干旱、洪涝亦或者雨雪,都会影响到农民的收成,而农民的收成本就不多,还要交税和供养自身以及留一些种粮。
      在古代,哪怕这些百姓们无法接触到知识,可为了一家人的收成,却也掌握着许多从实践和观察中获得的知识。
      可以说,这些老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感应,比如今晋朝首都洛阳城内的观星官还要准确。
      刘群自重生以来,也感受到了此时这个时代不同于现代的气候,只是刘群并没有太过于在意,毕竟现代的气候受全球变暖影响极大,虽然变幻无常,但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已经将危险降到了可控范围。
      通过老者的话,刘群也想起了自己北上晋阳城时,还没入冬就来临的大雪,正是这场雪阻截了匈奴人的追击,同时也让草原的鲜卑人损失惨重。
      结合老者的话,自己遇到的大雪和这个时代的情况,刘群明白了原因所在,那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影响。
      小冰河时期使得并州的天气堪比东北,冬天的暴雪来临,势必会压死冬小麦让其无法过冬,而那些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也可能无法收获。
      原本刘群还想要依靠未来的知识,推广小麦和各类农作物的种植,以肥料增产,来改善如今百姓贫苦饥饿的面貌。
      可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就像一颗巨石,直接将刘群预设好的一切砸了个粉碎,气候的寒冷和变迁,是无法改变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冰期害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