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季分明,春天极为干燥,所以才会有春雨润如酥的说法。在耕地种植下小麦以后,没有雨水的情况下灌溉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刘群在前世也经历过天气大旱的情况,一个夏天都没有下过十场雨,老家山上的果树险些旱死。
由于是老家的山上,只有一条不太好的小路,到了后来才修建了没有通水也无法通电的灌溉水井。
而为了浇灌那里的果树,刘群都是与父亲一起,用车将灌满水的桶运到山脚下,然后用人力将水桶搬到崎岖的山上灌溉果树。
哪怕后来父亲花了很多钱,打了一口很深的水井,可也因为天气大旱和地下水下沉的原因,无法用柴油机抽水灌溉,到现在也依然用着人力的方式。
就连生产力如此发达的年代都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是如今连打上一口水井都十分艰难的古代呢。
这也让刘群第一次感觉到了司农这个官职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他不只是要帮助百姓农桑提供产量,还要拼尽全力让百姓不再那么艰难的去种植最终反而食不果腹。
解决灌溉,以现在的年代,是不可能用抽水的形式达成的,且不说如何解决动力问题,就是一根塑胶水管也不可能制造出来。
符合水利灌溉的最佳方式,还是利用木匠的能力制造出水车。
东汉末年,便有记载毕岚与其后的马钧制造出了翻车,让水车进入了新的阶段,可由于三国战乱和晋朝统治者的昏庸,翻车并没有彻底普及开来,只有相对安稳的中原和南方对翻车的利用率高一些。
而且翻车耗费的也是人力,要依靠人力去踩踏才能让水顺着翻车流到预定的地方。
虽然在刘群那个年代,已经几乎看不到水车的踪迹,只有南方一些山区还有少量的水车存在。
但水车的构造对于刘群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所蕴含的主要是齿冷和力学的原理构造。小时候有一些益智类的玩具,就是用塑料和木头的小玩具,拼凑成水车,将其放在小河里面就可以完成水车翻转的工序。
长大后的刘群曾对大洋彼岸那个国家的儿童益智玩具啧啧称奇,有的舰艇甚至惊喜到完全可以还原一个真正的舰艇。
不过如今看来,自己小时候的这些应用于农业的益智玩具,却能够更加的帮助自己,毕竟他就算把潜艇再过于了解,在这个年代也无法造出来,而且就算是造出来了也毫无意义。
凭借记忆,刘群在纸张上面大概画出了记忆里面借助风力和水利的水车零件和构造。
早在西汉我国就要纸张出现并被出土,到了东汉更是有著名的蔡伦改进纸张,至东汉末年便出现了名为“佐伯纸”的名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不断进步,纸张的产量已经空前增加,使得社会上出现了纸张和竹简并用的情况。
此时的纸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麻料纸,造纸的原料多为麻绳头、旧布、破渔网、敝履等废旧麻类。
虽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但刘群
第一百四十章 水车农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