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比较简单,就一大盆羊肉面,但每个人都是吃的饱饱的,这羊肉虽然是普通羊肉,但却是陈新汉用空间泉水炖煮好放冰箱的,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热一下盖在面条上面也是味道极美。
一盆面条二十来斤,看着就是有点恐怖,这边家里来客人了就这样,先不管饭菜好不好,总之就是管饱,还好陈新汉家的味道也不错,四人吃了也是赞不绝口,每人都是两三碗下肚的,六大一小七个人就将面条吃了个精光。
午饭过后,李老就坐不住了,拉着陈新汉道:“小汉,家里有渔具吗?我想着到河里去钓鱼,反正这大中午的也没地方去。”
李老也是钓鱼爱好者,在县里的时候就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到周围的河流鱼塘去钓鱼,来到陈家沟,一看见这条小河他就忍不住了。
“想钓鱼?这个您等会,我找找看家里还有没有鱼钩和渔线。”
陈新汉在电视柜下面翻找了起来,他记得家里还有鱼钩和线的,以前他也经常去钓鱼回来给杨颖欣补充营养的,就是不知道放哪了。
“找到了,李爷爷,你看,渔钩渔线都有了,再去弄几条小竹子就可以去钓鱼了。”
翻找了一阵,只见陈新汉在一个抽屉里拿出一个胶袋子,打开就拿出两卷渔线和一小盒钓钩,这些都是以前买的,这两年他都没钓过鱼了。
上学的时候陈新汉也是很喜欢钓鱼的,一到放假时候就会去钓一钓,因为钓鱼即能吃上肉,又能玩耍,以前家里倒是也有一条自制的竹子渔杆,但是早已经不知道扔那去了,现在想钓鱼只能从新弄钓竿了。
陈新汉拿着镰刀就出了门,没一会儿就拿着五条拇指粗的竹杆回来了,削干净竹节,用火烤一遍,将竹子烤熟,绑上渔线、渔钩,自制渔杆就做成了。
陈新汉递了一根给李老,道:“李爷爷,你看一下好用不?”
“很好,走,去河边试一下。”李老拿过竹竿,挥了两下,这自制钓竿非常的柔软,他感到非常的满意。
叫上李富贵,一行老中青三人拿着渔杆,拎着水桶就往村里走去。
陈新汉领着两人走了十多分钟穿过了村子,又穿过了一片玉米地,入眼就是一个小湖,也就两三亩大小,湖边四周长有柳树、石榴树、柿子树,还有不少荆棘。
树底下还有一片小小的沙地,听老人们讲这里以前是村房子挑沙的地方,挑着挑着就挑成了这么一个湖,这湖里的鱼可不少,但运不出去也就没人捕去卖,村里人平时想吃鱼了就来这钓,随随便便都能钓一两斤的,每年冬天水面结冰后,村里也会组织两次捕鱼,第一次用来晒鱼干,第二次是过年前捕鱼过年用。
“想不到你们村里还有这么一个湖,这里应该有大鱼吧?”李老被眼前的湖泊惊呆了,并不是说景色有多美,而是高原地区有这么一个湖比较难得。
“大鱼里肯定有的,运气好还能钓到老鳖也不一定,还有鳜鱼呢,反正这湖的鱼不少。”
陈新汉在玉米地里挖了二十来条蚯蚓出来,拿着就往一棵大柳树走去,这大中午的,得找个阴凉点的地方下钓才行,否则非被晒傻不可。
“你说这是还有老鳖?这不可以吧?”李老一听这还有老鳖也是不敢相信。
“真的有,只不过是现在不多了,以前这里的老鳖才叫多,每天都是成千上万只爬到岸上晒太阳的,九几年的时候村里人知道老鳖值钱就大肆捕捉,最多的一天就捉了七百多只,不到一个月就基本被捉光了,现在想见一只都难了。”
满湖边老鳖晒太阳的盛景,陈新汉也是见过的,那时候他才四五岁,就是那一年村里开始大肆捕捉老鳖的,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成群的老鳖了,但是湖里还有老鳖倒是真的,时不时还能碰到老鳖浮上水面换气,但也就是小猫三两只。
“哎!人性的贪婪,环境的恶化,这些都是老鳖减少的因素,这些在当时都是难以避免的。”李老叹了一口气,他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当时人们大肆砍伐开荒,导致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都有了沙漠化的倾向,政府这才意识到危险,急忙启动植树造林,禁止放牧的方案,这才得以稳住局势。
“李爷爷,您就别感叹了,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快过来钓鱼吧,你看我都钓上一条鲫鱼壳子来了。”
陈新汉这边刚下钩就钓了一条小鲫鱼上来,见李老还在发呆也是一阵无语,不得不开口提醒他一下。
“呵呵!你小子居然偷偷下钩,也不喊一下我老人家。”
李老
第44章 摘瓜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