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七章 明明可以抢钱,还专门修了九条驰道,这分明是慈善啊![2/2页]

大秦:祖龙看我剧本,竟要我监国 吾不出如苍生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收取这个通行费用,也只是为了出于维护道路的目的。”
      “其中,平民可以免收过路费,但是做生意的商贾富商,乃至各地要来办事的官员,想通过驰道的话就必须要付出过路费。”
      别的不说。扶苏的话的确很有一番道理。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过路费。
      水泥路铺就的驰道一路平坦,一天跑个四百公里左右轻轻松松,收点过路费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九条驰道都建好了,还想白嫖?
      那是不可能的!
      驰道毕竟是古代版的铁路,一般人不会闲着没事跑驰道上去往全国各地的。
      光是这一点,就筛选了大部分的人,而且这个时候能拥有马车上驰道的会是什么人?
      大家都是有钱人,收一笔过路费没问题吧。
      况且驰道带来的变化,那可真是翻天覆地。
      别的不说,驰道很大程度节省了时间以及提升了运输效率。
      一辆马车不远千里而来,一路翻山越岭途中货物损失,家畜途中要修整,货车长时间颠簸也容易损坏。
      各种不良因素加起来,这时候给这些商贾们一个选择,掏钱走驰道,还是继续走山路,恐怕正常人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至于养路费之类的概念,扶苏也就算在人头上了。
      暂时按照通行时马车上承载的人数收费,按照人头结算费用。
      嚯。
      此言一出,大臣们全都陷入了沉默,齐齐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大臣们,听到扶苏的举措,也不由不寒而栗。
      修路还能收费?
      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就被扶苏这样轻而易举地提了出来。
      要论压榨,还得看扶苏。
      明明可以抢钱,扶苏还特地修了九条驰道给大秦子民使用。
      扶苏他真的……实在是太仁慈了。
      大臣们也议论起来,关于收费的合理性。
      讨论了一番,他们发现此事的确可行。
      驰道通往全国畅通无阻,一天可行四百公里左右,花点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驰道还只有一小段,要说收费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不过等建成以后,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比如一百丈左右的路程,就象征性收取个一文钱的过路费就差不多了。
      一万丈三十多公里也才三百文钱,连一贯钱都不到。
      如此低廉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不是搞慈善做什么?
      当然,后续也不用涨价,定价是多少就是多少,涨价可不好,容易引起民怨。
      完全可以灵活一点嘛,比如整个马车限重,超出重量的按超重部分收费,驮马限高,超出1.5M的高度需要进行收费……
      多的是方法嘛。
      现如今,大臣们议论了一番,也都赞同了修建秦驰道的举措。
      如果水泥地当真耐用,可以经受雨水冲刷,采取这样收费的方式,倒是也能收回一部分建设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大秦富商们一个比一个有钱,他们乐意花钱,大秦也自然乐意收钱。
      不过,毕竟驰道也是个长期的民生工程,短期内是不可能修好的。
      咸阳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条条大陆通咸阳,背后还得无数的劳动人民默默付出啊。
      既然决定了建设驰道,那就需要征调一笔民工开始建设,一开始,还是在咸阳城开始铺设,先修建个大概的轮廓出来。
      眼见着现在把都江堰,郑国渠,秦驰道全都提上了议程,扶苏也是颇为的满意。
      现在,只需要静等奇观建成就可以了。
      除了这些以外,他还得想办法抽出第二批大秦工程师出来。
      只用这些三千名大秦工程师建设各种奇观的话,说实话也没任何问题。
      问题就在于只有三千名,拆成一半影响效率不说,也得不偿失。
      分头建设的话,效率根本提不上去。
      扶苏也只需要再来一批工程师,这样建设大秦奇观的话,才勉强够用。
      只要一座奇观建成以后,立马征调他们去其他地方修奇观,产能不会浪费。
      要是更多的话,完全没必要。
      既如此,早朝也宣告结束。
      大臣们最终讨论出来了一个结果。
      首先,参加建设驰道这种大型工程的人,大部分都是按照政府的命令从四面八方征调而来的农夫。
      古代的徭役基本没有薪水的说法,纯粹是白嫖,强制安排去干活。
      甚至天天996通宵干活不说,还要自己携带足够的干粮过来,没有伙食,衣服要自带,工具也要自带。
      福利待遇里说好的所谓包住,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就算是包住了。
      所以,古代农民最害怕的苛政就是徭役,耽误农事影响收成不说还要破财。
      对此,扶苏也心里有数。
      说出建设驰道的计划同时,他也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诸位大臣征调民工的同时,也要为其提高民工福利待遇。
      至少为大秦建设奇观待遇不能差。
      包吃包住这个是基本待遇,人家千里迢迢给你干活,你连饭都不给人家吃这也太寒酸了。
      除了这些以外,还要保证每一个民工每天都能发放一定的薪水。
      虽然只有几钱,这个数目不多,但是服徭役还能管吃管住,有钱拿已经好过太多了。
      只有让大秦子民都能切实感受到恩惠,大秦的国运才能提升上去。
      都从来没打算善待百姓,指望百姓们为大秦尽忠?
      古代百姓其实要的并不多,只要管吃管饭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报了,哪还能想到有工钱拿。
      就这样,随着扶苏吩咐下去,群臣虽然感到意外,却也只得遵从。
      扶苏仁慈大度的形象,却在民间逐渐传播了起来。
      在百姓眼中,扶苏俨然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仁君,光是在咸阳城一个地方,扶苏就有了庞大的民众基础。

第一百零七章 明明可以抢钱,还专门修了九条驰道,这分明是慈善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