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 临终之托:四方夷狄,不敢小视忠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1/2页]

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奔雷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趟功烈乡之行,让贵族出身的汉武大帝,亲眼看到百姓家徒四壁,亲眼看到民间疾苦,亲眼看到曾经那些功烈乡民愁苦不堪的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大帝幡然醒悟。
      如林风所言。
      在卫青临终之时,汉武大帝曾经和卫青说过。
      百姓的苦,朕知道。
      可是,直到现在。
      年老的汉武大帝,才真正意识到了,连年的征伐,数十年的穷兵窦武。
      让百姓的生活,究竟痛苦不堪到了什么地步。
      在功勋碑前。
      这些食不果腹的伤残老兵们,有气无力的请战声,更是让年老汉武大帝心中,所有的悔恨和自责,全部涌上了心头。
      回到皇宫后。
      年老的汉武大帝,万念俱灰。
      为检讨,自己多年的过错,他颁布了历史有名的《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
      研究室内。
      林风看到罪己诏中的内容,而后又不经意的,看了身旁壮年汉武大帝一眼。
      此时,
      就算是壮年时期,更为气盛的汉武大帝。
      也同样被刚才,功烈之乡的那一幕幕影响,神色复杂,沉默不语。
      在看到,
      年老的自己,竟然公然发布罪己之诏,昭告天下的时候。
      本更为气盛,更为心高气傲的壮年汉武大帝,竟然出奇的没有反驳,似乎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林风颇为唏嘘的叹了口气。
      纵然,
      汉武大帝,确实有穷兵窦武之嫌,掀起连年战火。
      但是,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从汉武大帝自身的角度出发,并不能为错。
      然而,
      自这一刻起,什么都不重要了。
      天子,最在乎的是什么?
      尊严!
      这一点,从一些影视剧中,诸如后世西游记,纵然漫天神佛,在见到人间帝王的时候,都要行臣子之礼,就足以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那些功盖千秋,倨傲但确实有卓越功绩的皇帝心中。
      纵然是整个天下错了,自己也绝对不能有错!
      秦始皇,是如此。
      汉武大帝,亦是如此。
      然而,
      如今,一切都不重要了。
      当一个功盖千秋的皇帝,肯低头,肯向全天下百姓,整个王朝认错的时候。
      他的格局,已然升华。
      至此之后。
      年老的汉武大帝,再也没有兴兵讨伐,并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寓富国强民之意。
      安排完政事之后。
      年老的汉武大帝,也开始为自己的后事考虑。
      自从太子刘据去世后,储君之位一直未定。
      看到尚且年幼的刘弗陵,年老汉武大帝心中也逐渐有了决定。
      他让人在钩弋夫人的寝宫中挂起了一幅画。
      还特意让太史公司马迁,来为其讲解。
      “这……这不是周公辅成王图吗?”司马迁看到墙上的画,神色大惊。
      这个时间段。
      他的太史公书,已经进入尾声。
      作为一个史官。
      司马迁自然心中知道,这周公辅成王图背后的含意。
      显然,
      陛下是想要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储君!
      与此同时。
      其他一众大臣们,也看出了这幅周公辅成王图的奥妙。
      顷刻间。
      不少大臣,都齐齐向钩弋夫人道喜。
      “喜从何来?”钩弋夫人不解的问。
      “陛下叫人特意将这幅画,悬挂于此,又命臣等来看……”
      “他是不是,有意想要选立一个太子?”
      司马迁语气揶揄,虽然心中已经确定,但是并没有把话说满。
      自从曾经。
      他直言不讳,为李陵求情,而被判宫刑之后。
      司马迁就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投入《太史公书》的创作中,在朝中说话也非常谨言慎行。
      而此时。
      钩弋夫人听到这话,却是高兴坏了。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勾心斗角,和卫子夫争宠,勾结苏文江充等人消灭卫氏一族,又逼死太子刘据。
      而今天。
      终于是得偿如愿!
      “你父皇,要选太子了!”
      钩弋夫人在年幼的刘弗陵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
      然而,年幼的刘弗陵,脸上却依然是稚嫩,懵懂的神色。
      似乎,
      这个年纪的他,还不知道,太子之位何其重要。
      ……
      司马迁,讲完周公辅成王的故事之后,回到未央宫述职。
      “朕让你讲史,你讲了吗?”
      年老的汉武大帝,端坐于御座之上。
      自从从功烈之乡返回之后,年老的汉武大帝更显苍老。
      脸上,饱经风霜。
      但是一双眼睛之中,还是带着帝王之气,居高临下,看着跪在地上的司马迁。
      “陛下,臣只知道,这幅画画的是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但是,臣并不知道,谁是周公,谁是成王。”
      司马迁模棱两可的回答道。
      纵然他的心中,已经洞悉一切,但是此时在汉武大帝面前,他还是选择了难得糊涂。
      然而,
      司马迁心中的想法,汉武大帝又怎会不知?
      只不过,
      他并没有点破。
      “那就留个悬念吧。”
      “以后天下,总会知道的。”
      汉武大帝苍老的声音响起。
      片刻之后。
      汉武大帝话锋一转。
      “《太史公书》,可曾写完?”
      作为一个帝王,除了皇位最为重要,更重要的就是名声。
      汉武大帝,可以自行罪己。
      但绝对不允许,别人来给他评判。
      果然,
      听到这话。
      司马迁顿时一个激灵:“书,已经著完……臣也想,找个机会让陛下过目。”
      “朕等不及了,这就派人跟你去取。”
      “听说你的这部书里,直笔写了本朝之事……”
      说道这里。
      汉武大帝嘴角,露出一抹揶揄的笑意,“如果,朕看完一怒之下,下令将其付之一炬,你当如何?”
     

第九十三章 临终之托:四方夷狄,不敢小视忠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