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三章 赵亮南洋之行[2/2页]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汉风雄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保、游击王三杰以下上千人。
      这场大败搞得和?灰头土脸,在军中威信全无不说,还惹来了不少军中将领的怨恨。
      勒尔谨因“师久无功”被革职,和坤也被乾隆调回。
      乾隆算是知道和?的能耐了,理财上的确是个大才,军事上就是一个白痴。
      所以他转身就又把李侍尧给提溜儿了上来,让他以三品顶戴暂理甘陕总督一职,负责清剿新教余孽。至于之前的斩监候什么的,通通忘记了。
      这李侍尧在大牢里满打满算待了还不到一年,就又‘官复原职了。
      “教匪的凝聚力更强,别说天方教本就抱团,你只看前面的清水教一事,便可知晓一二了。”
      “华林山为新教老巢,贼子久处其中,详知其地理地势,加之山势本就易守难攻,急切间遭遇大败并不稀奇。”
      “如果我是兄长,我就会围而不打,先以夷制夷,令撒拉族土司率众打先锋,再调一些惯于山地作战的藏兵助剿,围困华林山,绝其山上水源,将一应房屋寺院尽行烧毁。待其士气耗尽,再就势猛击——”
      赵亮在和?跟前话说的头头是道,而事实上这是历史上阿桂督军剿灭新教时的策略。
      阿桂的情况与和?全然不同。
      第一他在军中广有威望,不存在和?这种为军中将领所轻的情况。
      第二他不需要证明什么,在老一辈将领都凋谢的现在,阿桂那就是满清中最能打仗的人。
      第三和?抵到时,清军已然胜券在握,他必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白来的。而阿桂抵到的时候清军士气正衰败,可大势依旧在清军,所以阿桂就势选择持重之方法也不稀奇。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和?这遭‘麦城是走定了,不过估计也正是因此,和琳才会选择走武将路线吧?
      两兄弟一文一武,这样才好遥相呼应么。
      赵亮跟和?这番谈话后不到一个月,海兰察报捷的奏折就送到了京城,其过程一如赵亮所言。却是清军在一个下雨的日子,对山中势穷人疲的新教人马发起了总攻,是一举克敌。
      苏四十三等虽拼死血战, 却也只多拼死几个垫背的。新教人马全军覆没。
      和?很想找赵亮感慨一番,早知道是这等结果,他当日就该早赵亮当参谋才会,何至于丢了这么大一人?
      不过赵亮这时候却已经早不再京城了。
      他之前沿着运河南下苏杭,现在人更已经到了闽地的云霄。
      是的,今年赵亮就准备跟船去一趟南洋。
      反正国内没什么事儿叫他牵挂,就是长二姑肚子里的胎儿都还很好。
      而南洋那里,云霄帮在经过了两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现在是他们从婆罗洲走出去的时候了。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86章 赵亮南洋之行)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二百八十三章 赵亮南洋之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