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北郊,颐园。
一场保密等级为最高的会议正在召开,参与人员为“星门计划”核心成员。
张维雄将军、王毅院长端坐首位,对面是航天科工集团总工程师苏院士,国家高能物质及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白雪凝博士。
江源正在讲台侃侃而谈,背后的大屏幕正播放着小影发送的文件。
“......这个前言,把我们地球的处境清晰地表述出来,也为我们地球人类找寻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四项技术涉及能源、发动机、材料、航天器,是我们往返泰坦星的关键,缺一不可。后面的理论,相信苏院士和白主任比我更专业,我就不赘述了。”江源说完,走下讲台。
“现在的地球,即是千年前的摩卡星,不,应该叫褐塔星。褐塔星人经历了地球人类相似的发展道路,掌握这四项核心技术后,才整体移民摩卡星。在摩卡星灵石的帮助下,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才有了今日的科技成就。我们人类有了摩卡星人的帮助,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短时间内具备抵达泰坦星的能力,通过灵石,加速科技和个体能力的发展,最终具备抵御外星虫族的入侵。苏院士和白主任,你们发表一下自己看法。”张将军语重心长说道。
苏院士快速走上讲台,扶了扶眼镜,开始讲道:
“航天科工集团全力支持‘星门计划,我将会把这四项核心技术,分拆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抽调华夏最精尖科研力量,力争早日突破,将这四项技术完全掌握,并尽快付诸现实。三钛合金项目,受到几年前的‘莫里亚惨案影响,项目停止,我提议尽快恢复该项目。”
苏院士年近六十,是华夏航空工业的权威,华夏登月及空间站项目均由他负责。
面对这全新的外星科技资料,他早已兴奋不已,又到了改变历史,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高能物质及天体物理中心将会加大对太阳系及银河系的研究力度,完善泰坦星及系外行星的数据,确定登陆泰坦星的最佳时机,制定最优航行路线,并协助航天科工集团完成对四项核心技术的理论研究。
泰坦星距离地球距离为13—15亿公里之间,以第二宇宙速度飞行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即使拥有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大大提高速度,也需要半年以上。漫长的星际航行,若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人的生理结构会发生极大变化,还未到泰坦星,整个太空部队的战斗力将完全丧失,因此,航天器自建重力场,将是我的研究重点……”白雪凝走上讲台,看了江源一眼,侃侃而谈。
“很好,大家都明白各自肩负的使命。华夏乃至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
现在我宣布:
苏院士,全权负责航天科工集团人员及资源调配,全力实现四项核心技术,所有与‘星门计划相关部门、企业可供调配。一年内完成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行星航天器的设计、生产。
白主任,全权负责对‘星门计划'涉及的天体进行详细研究,制定泰坦星登陆计划,华夏所有天文研究员、观测站可任意调配,必要情况下,可与m国nasa展开合作。”
张将军说完,停顿一下,看了看王院长和江源,继续说道:
“王毅院长,全权负责‘星门计划各部门的协调,调动龙组资源,确保项目平稳运行。三钛合金莫里亚项目重启,抽调精锐力量,保证项目安全。
&nbs
第39章 星门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