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2年10月1日。
西州市,天池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旅游渡假区,5a级风景区......各种头衔数不胜数。
每逢节假日,人满为患,海内外无数游客蜂拥而至,享受天池绝美风光,偶有个别游客试图攀登天山雪峰,但都铩羽而归。
天池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无比,来自天山雪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一艘艘木船在湖面慢慢滑行,船工师傅摇着木桨,高歌引吭,游客置身其中,享受微风吹拂,观看湖光山色,好不惬意。
江源与妹妹正坐在其中一艘木船之上。
“哥,你看,天山好高啊,都长进云朵里面了。”江莎指着远处天山顶峰,兴奋道。
“嗯,它啊比云层还高,上面还有好长一截咱们看不见呢!”江源也随着妹妹看向天山顶峰,只见厚厚云层仍然围绕着雪山顶峰,终年不散,而天池上空却是晴空万里。
“小莎,天山顶峰哥已经登顶过了,你信不?”江源回头对妹妹说道。
“我当然相信哥哥。不过很好奇,这云层上面是什么?好像之前都没有人登顶过吧,无人机也飞不上去。”江莎好奇道。
“穿过云层,还有1000多米的雪峰,形如月牙,不,更像鹰嘴一点,被冰雪覆盖,光滑无比,这也是至今无人登顶的原因吧。我登上山顶时,也是到了身体极限。”
“那采访一下,站在顶峰是什么感觉呢?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呗!”江莎手握矿泉水瓶,靠近江源下巴,眼里冒着崇拜的小星星。
“那感觉仿佛立于世界之巅,云海在脚下滚动,周围除了蓝天烈日,就只有自己,有种想要飞离地球,冲向宇宙的冲动!”江源闭上眼睛,慢慢回味那奇妙感觉。
“哥,你飞向宇宙时,记得带上我!”
......
即将到来的京城之行,将是江源开启全新生活的第一站,以后将会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这之前,得好好陪伴家人,回老家探望一下父母。
西州平原,位于西州市区以北,在天池唯一出水河流——海河的滋润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有名的蔬菜水果种殖基地。
土生土长的西州老百姓世代耕种于此,从以前的单一水稻种植发展到如今葡萄、草莓、蔬菜等多品种种植,农民收入也突飞猛进。
江源老家位于西州平原,海河边上,距离市区10余公里。
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一辈子最大的骄傲则是培养出了个名校大学生,而江源也正是看到父母日渐苍老,决心返乡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前年,在江源的帮助下,父亲种植了10亩大棚葡萄,正好赶上价格旺季,这两年赚了不少钱,母亲看病欠下的帐也基本还清,去年家里家还盖起了二层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源开着老普桑,载着妹妹,回到老家。
“爸、妈,我们回来了!”
没人应答。
父母这会儿应该在大棚里干活。
“小莎,你在家里复习,我去帮帮爸妈。”江源停好车子,换了衣服,向外走去。
“嗯。”江莎乖巧答道。
看着哥哥的背影,江莎内心充满了安全感。
从小到大,都是哥哥在保护自己。
......
海河近年经过政府打造,重铸河堤,修建沿河公路,并留有骑行步道,与天池湿地公园相连,将西州平原与天池融为一体,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
江源沿着骑行步道慢跑,这里有他小时候的无数记忆。
儿时一到放学时间,就和村里小伙伴偷偷来到海河边,捉鱼摸虾,采摘野果,天热时脱光衣服,在河里游泳。
那时整个西州平原还种的全是水稻,到了这个季节应该是成熟了,金黄的稻穗挂满枝头,随风摆动。
农民们用镰刀割下稻穗,在脚踏打谷机里拍打着,一颗一颗金黄的谷粒逐渐脱落,再被一袋袋扛回晒谷场,晒干后再打成米,拉到市场去卖,这也许就是全家人一年的收入。江源父母就是靠着这一袋袋的稻米供出了个名牌大学生。
现在的海河已经被打造得风景区般美丽,两岸大片的大棚,里面种植各种蔬菜水果,供应全国各地。
时过境迁,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美,就看是否懂得欣赏。如今整个西州平原家家户户盖起楼房,开上汽车,过上幸福生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进城读书、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
江源跑到一片大棚葡萄地。
一个精壮的中年男子正光着膀子,站在一人高的墙上砌砖,旁边一个身着朴素的女人在弯腰干活,把一块块的水泥砖递给上面的男子。
“爸,妈,我回来了!”
江源边跑边吼道。
听到呼喊声,两人停下了手里的活。
“小源回来了啊,怎么不在家里待着,跑这来干嘛呢,你看这太阳多辣!”母亲埋怨道,额头布满细汗,花白头发随意扎在脑后,笑容盈盈。
“妈,您身体还没恢复,快去休息,让我来吧!”江源赶紧接过母亲手里的水泥砖,递给父亲。
“小源,一段时间不见,越发帅气了,不戴眼镜能看清楚吗?”父亲在墙上坐了下来,微笑看着儿子。
“呃……我戴的隐形眼镜。爸,你这是准备修个什么啊?”
“我准备在这盖个小房子,农忙时
第13章 乡野趣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