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笼罩在长安城上方的夜色仍然极为浓厚,然而明宫内外已经是非常热闹,诸宫苑殿堂之间华灯火树、绚烂至极,各种各样的灯火光辉将此间夜色扫除一空,来来往往的宫人宦者们也都忙碌得热火朝天,在内监宫官们的呼喊之下进行着各种事情的筹备。
这一次皇帝登基典的举行,不仅仅是李唐社稷的存续有继,也是明宫建成起来所举行的第一次皇帝登基典。当中牵涉到许多细节的调整,因此内外官人们也都紧张无比,务求典礼进行能够尽善尽美。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朝廷挑选出了王绍宗、朱敬则、唐绍等熟知礼仪掌故的十几名朝臣担任礼官,而宫中内侍省也有老太监杨冲等多名曾经亲身参与几次皇帝登基礼事的内官参与备问,诸内外官员统归宰相、礼部尚书欧阳通所领掌,统筹礼仪诸事。
从前日圣驾返回长安开始,相关典礼便如火如荼的筹备起来。之所以二事不能同时进行,也是因为朝廷预算实在有限,许多登基典所用的文物张设之类,都要等到祀祖完成才能运回长安。
诸如皇帝行驾驻跸所需要用到的次帐幕,单单为了打制这一份礼器,成本便需要万数缗之多,这还仅仅只是物料的投入,若再加上人工、精技等因素,价值就位都要严查调整、确认无疑才肯罢休。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子夜,听到时钟响起,欧阳通恰行至宣政殿左,连忙询问随员:“诸告命使到位没有?”
随员经过简单确认,然后才汇报道:“特进王相公、光禄夫魏相公、宗正卿李相公,俱已抵达光宅车坊。”
“速去验看诸使从员仪仗,确认无误着使员入宫请命!”
欧阳通闻言后视线一转,抬手指了指礼官中尚算年轻的马怀素,着其跑步前进出宫就坊检查,然后又指了指中官杨冲说道:“速往内苑禀告圣人,半个时辰后使员入宫请命,请圣人就殿启御!”
杨冲闻言后亦不敢怠慢,手持礼册便匆匆向圣人寝居蓬莱殿而去。
这老太监如今年纪也已经不小,新任中官荣宠至极的四品内侍,又加借紫殊荣,身着一身簇新紫袍,松皮老脸上红光满面,行走起来仍是步流星,以至于身后随员都要趋行跟上,很快便穿越诸宫苑廊巷,抵达蓬莱殿外。
因为要保障圣人起居休息,蓬莱殿内外倒没有张灯结彩的喧哗,但在宫墙阴影之下,仍有诸多甲员持戈默立如松。
杨冲入殿前止步,向内拱手呼喊道:“请问殿前宿卫将官,圣躬寝未?典礼毕备,使臣请命,敬请内禀!”
杨冲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乐高略显尖利的宣告声:“圣人着杨内侍入见!”
听到这话后,杨冲便拾阶而上,及入殿内,内外灯火瞬间点燃,驱散了此宫苑间的昏暗,圣人身着一袭赭黄团锦袍,赫然已经端坐在席。
“禀圣人,诸使请命在即,恭请圣人移居次,宣制告命。”
明宫有三殿,从南到北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与紫宸殿,分别代表着外朝、中朝与内朝,所代表的规格与意义也是从高到低,以此三正殿组成了明宫的基本格局。
李潼虽然已经在乾陵宣告继位,但距离正式的登基终究还差了一点,在登基之前不宜在正殿宣布政令。哪怕在洛阳监国时期,除了他奶奶参与的朝会可以开启明堂,其余多数时间也都是在东西朝堂与诸别殿接见臣并宣布命令。
所以眼下在三殿中,他也仍然还没有进入三殿的资格,登基典完成之前只能先往御幄次暂时驻足。
见杨冲老迈的脸庞隐有潮红、且一片汗津津的,李潼也并不急于移驾,示意内官奉来热饮让杨冲稍作休息并微笑颔首道:“今日礼繁命频,真是有劳内侍内外奔走了。”
“圣人麟趾履极,老奴幸能生见景从,身被殊恩、荣宠无限……”
杨冲闻此体恤之言,在帐幕前声宣令道:“圣人行入次,诸告命使入宫请命!”
时间又过去了小半刻钟,内朝紫宸门缓缓开启,早已经在宫门外等候的王及善、魏元忠以及李思训便在礼官导引下行入次,各作礼见拜。
“告命使入幄,符宝郎献
0801 天与神器,斯世永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