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2/2页]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不要说什么益国益治的计,哪怕作为皇帝喉舌在政事堂中发声? 声量都不够? 以至于许多事情都需要李旦自己计起来。
      事实证明,薛稷此人虽然略有文辞之才,但本身才具是真的不堪臣之选。
      但就算心里有不满,李旦也有些无可奈何。王孝杰一事? 已经让他不敢贸然将自己不熟悉的臣录入政事堂? 而他所了解且能足够信任的人当中,又罕有能当此任者。
      过去长达十几年的幽禁封锁,让他对世道时流陌生至极,在选士用人方面也就多有茫然。
      他所亲近者,无非一些亲戚门户? 但这些亲戚们,也未必都跟他是一条心。前有豆卢钦望? 后有王美畅,无不带给他莫的失望。
      倒是窦孝谌这位丈人归都后? 种种声迹表达都让李旦颇感欣慰。他本来也打算将窦孝谌留用都畿,乃至于寻机安排进入政事堂。但在一番权衡后? 还是觉得这么做有些不妥。
      窦孝谌身份毕竟不同寻常? 一旦在中枢权柄过盛? 那影响将不只限于外朝,很有可能会干扰到他的家庭关系,比如嗣序问题。
      原本这件事在李旦看来根本就不成问题,他如今不过三十多岁,诸子幼少,自身位方享、政治都还未理顺,现在就考虑嗣传问题本就太早。在一侧的薛稷见状,却是心中暗叹,但也自知皇帝留他在此,并不是为了让他发表什么看法,而是为了要通过他向政事堂提交这样一份任命。
      狄仁杰前往内请见不得,只能在政事堂将事则记录下来。可是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朝,他也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心里自然已经明白,皇帝是不打算再就此时进行讨论,心情自然算不上好。
      就算心中深觉此事不妥,但这种事也不适合由宰相发声、放在朝堂上进行讨论,而在早朝中也鲜有臣员讨论此事,这一现象在廊下,目送权善才离开,而后归堂坐定,望着那书写了一半的辞表怔怔出神,良久后默默抬手将辞表撕成粉碎,然后才作无事状,抬手吩咐吏员再取户部籍卷送入堂中,伏案批阅。

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