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将军撤兵回到长安休息。呵呵,你猜猜赵云老将军回信怎么说的?”
杨仪听了,看着诸葛亮,摇摇头说:“猜不到,真的猜不到。赵云老将军从来对丞相言听计从,多付辛劳,一心为国,没有半点怨言。现在,丞相要征调他回长安颐养天年,他竟能不服调遣?”
“嗨!杨长史,怎么能这样看待赵云老将军?——老将军他不是不听从调遣,而是回信畅谈了自己的见解,供我参考。
你猜猜,赵云老将军谈出了自己的什么想法见解?”
杨仪笑道:“丞相真能开玩笑,赵云老将军的见解,在下怎么能猜得出来?你就说说吧,让在下增长一些见识。”
“呵呵呵呵,赵云老将军在信中说,我军刚刚收复了洛阳,这样的话,益州和魏国的凉州司隶连成了一大片。
形势虽然大好,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
现在,东吴的孙权尽管年老,但是,贼心不死!他深知道魏灭东吴必亡,所以,时刻关注着我军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很可能出兵攻占我们的益州,以此增强东吴的实力。
还有,我国已经将国都从成都迁到了长安,虽然留下了董允费?主持内政,将军向宠维护治安,又安排李严父子带兵驻守白帝城,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迁都以后,很长时间在益州一地出现了权力空缺的局面。
另外,我军刚刚收复洛阳,宛城一直到上庸一带,刚刚归顺我国,也是人心浮动,短时间内不会安定下来。
箕谷这边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从地理上观察,这里正是益州凉州魏国司隶的中心之处。
末将我带兵在此驻守,不管这三处地方有何风吹草动,丞相一声令下,末将足以带兵前去镇服。
所以,末将觉得,丞相安排末将和副将马岱邓芝在箕谷驻兵,实在是绝妙之作。这样的安排,对后方的稳定是绝对必要的。”
杨仪不等诸葛亮说完,就点头称赞道:“呵呵呵呵,老将军赵云真是最能领悟丞相战略意图的将才啊!”
诸葛亮听了,微微点头,说:“就从这一点来看,老将军赵云推荐的张猛这位人才,绝对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再说了,就说不是老将军赵云推荐的,单从张猛这一年来的丰功伟绩来看,也足以证明他是可造之材可用之才,可以放心大用之才!杨长史,怎么样,我说的有道理吧?”
“有道理,丞相,绝对有道理。”
杨仪说完,把脸转到门口,听着阵阵冷风吹动大门的响声,思想一会,说:“丞相,这人心啊,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啊。呵呵,人心都是随着自己身处的环境随时发生变化的。
这一点,不用在下提示,丞相当然比在下明白。
张猛现在早已经成了丞相心中爱将,国家军旅之事,丞相一体交由张猛办理······丞相,军旅之事,可是关系到国家长久的安危的第一大事啊。
丞相这样重用张猛,时间长了,呵呵呵呵,会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呢?”
第四百七十四章 尾大不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