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些简单的木匠活,不过舅舅的手艺终归是个半吊子。
要想往上发展,还是正经需要找一个木匠师傅学习。
正好周小水的舅舅就想到了杨师父,杨师父全名叫杨厚,家里的父母就是正经木匠工出来的。
早年周小水的舅舅跟杨厚学过一点外门手艺,俩人年纪也差不多大,慢慢的就成了老朋友挚友。
杨厚喜欢木匠活,也收过五六个徒弟,当然五六个徒弟出师了后。
就没有打算再收徒,因为教徒费精力,也不知道要再培养个多少年,一个手艺匠心的徒弟,才能出师。
再加上,自己孩子也要好好学点本事了,就想安安心心的培养自己的孩子接班。
后来也是周小水的舅舅领他到杨厚家里,说了好一阵子话。
又让周小水简单刨了根木头出来,杨厚才点头同意的。
以前的徒弟出师到外面自立门户了,家里也就周小水一个徒弟,和他一个儿子。
两个小孩年纪又差不多少,杨厚对俩孩子也算是尽其全部的本领教导。
“以前真没听说哪里的木匠师傅活好呀,要是早知道有杨师傅这号人物,我儿子媳妇成亲的时候。”
“我就找杨师傅打家具了。”
田村长嘴里念叨着,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小村长。
虽然其他村子不归他管,但是像杨师傅这么好的手艺,他不可能一点消息都听不见的。
“杨师傅是清风镇周边乡村的人吗。”
“是啊,”杨厚吹了吹轮椅上的木屑,回答。
“以前还是清风镇子上的人呢,不过当初日子不好吗,父母搬家的频繁,所以就到处走。”
还是因为之前日子不安稳的缘故,百姓可能每天一睁眼,就要为一天的生计发愁。
哪里还顾的上家里要添置什么东西,能凑合用都不错了。
就算家里啥也没有的,精细的木匠物什他们也做不起。
也就自己找块粗木头,砍砍磨磨那也是能凑合用的。
小地方的人根本就不会花那冤枉钱。
杨厚的父母自然没有生意来源,不得不往更繁华的地方走。
一走就走了许多年,去过很多地方,哪怕是京城他们也待过好几年。
但最终在父母老的时候,父母想要落叶归根,杨厚就带着父母回到了老家。
找了个村子,就是周小水舅舅的隔壁村,金水村。
在金水村盖了几间房子,买了块地,一家人生活在一块。
之所以,他的手艺没在乡村间成名,那是因为在后来他父母相继离世后。
为给父母守孝,除了培养几个徒弟,并没有做钱财上的买卖。
哪怕熟知的,也是杨厚周边的乡亲。
轮椅没有多大的故障,也就是榫卯之间出了些细微的测量差距。
所以才让孙老头坐上去的时候,咯噔咯噔的响,杨厚将轮椅上能重新换掉的榫头,换成了合适的。
不能大动作换掉的,都在榫眼里插上了小东西固实。
为着不再出毛病,他走到孙老头跟前,提出抱他坐上去试一试。
“大叔,我抱您上去试一试吧。”
第三百一十七章杨师父真厉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