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十四)[2/2页]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那天在旧屋烧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古典长篇小说,像《水浒》这种作者以毛笔书的大几十万字的“巨篇”,从集撰到定稿,创作周期定然很长(聊斋是40年),由此,作者的创作心境跨度也极大,再看1363年秋,标题施耐庵作的散曲词。
      《北双调·新水令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
      西窗一夜雨蒙蒙,把征人归心打动。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按“传闻”鲁渊是在张士诚称“吴王”时离开张士诚阵营的,这段“五年断梗”,可以推算施耐庵应在1358年加入张士诚的阵营,此外,“漂蓬”也多见《水浒》文本。
      [驻马听]落尽丹枫,莽莽长江烟水空。别情一钟,江郎作赋赋难工。柳丝不为萍踪,茶铛要煮生花梦。人懵懂,心窝醋味如潮涌。
      这段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有意思的是“生花梦”。
      [沉醉东风]经水驿三篙波绿,向山程一骑红尘。恨磨穿玉洗鱼,怕唱彻琼箫凤。尽抱残茗碗诗蒹。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互送。
      这段对应鲁渊的归隐是“向西”,施耐庵“向东”,“互送”的地点应该是今天“常州武进”?还是后文的“杭州”?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蒹葭,金菊芙蓉,应也声同。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朝学书换去鹅笼。笑煞雕龙,愧煞雕虫。要论交白石三生,要惜别碧海千重。
      这段用典偏多,信息量很大。难得看到施耐庵讲述他年轻时学习的状态与场景,家境应该很不错,施耐庵的“形象气宇”也自命不凡。此外,“笑煞雕龙、愧煞雕虫”此句很关键,施耐庵真是自信,确实大才子。对应后来的《水浒》开场诗,他最终选择了“雕虫”。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前,倒碧筒,长铗里,掣青锋。更加意敲残王处仲。唾壶痕,击成缝,蜡烛泪,滴来浓。
      又是用典,写当下,1363年9月,施耐庵显然不服老,依旧心有壮志。
      [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离??。长房缩地恐无功,精卫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穷,水穷,应翘着首儿望侬。莽关河,有月明相共。
      [离亭宴带歇拍煞]
      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东角琴弦弄。
      收拾起剑佩相从。
      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意,撩乱他顺风颂。
      这三千芥子多做了藏愁孔。便倾尽别筵酒百壶犹嫌未痛。
      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
      低徊薜荔墙,惆怅蔷薇拢。
      待他鹤书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
      ——耐庵施肇瑞谱于秋灯阁
      这段词填得真的很精彩,此曲有孔尚任著名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过,施耐庵此曲词绝对名篇,心境虽“乱”,文字却是一如《水浒》成书后的那些著名篇章,既往洒脱,情绪虽如急弦,行文的节奏与律动,真赞。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