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在这次报道《天蚕变》换角热点事件中,最高销量一度超过18万份。在《天蚕变》主角风波结束之后,销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小说的吸引,在降到了16万之后就稳住了。而目前排名第二的《明报》销量跌到了13万。
马成昆很爽快的兑现承诺给曹诩文封了一个十万块的红包,还无耻的将这事在报纸上继续炒作了一翻,又狠狠的吸引了一波眼球。
那个才从大陆过来不到半年的年轻人,不但成为了比肩倪匡的小说家,还成功救活了一家报纸。在这个几天,曹诩文成了香港最红火的人,没有之一。
现在各家报社都在打听曹诩文的消息,都想找这位新当红的作家约稿,千字三百也在所不惜。
明报大楼,倪匡带了墨镜,还带了个鸭舌帽,把大半张脸遮得严严实实的才偷偷的溜了进来。
见着金庸时,才卸掉装备。金庸看得好笑,说道:“叫你乱说话,现在知道那些记者的厉害了吧!”
原来前些天,东方日报一直在热炒,曹诩文是比肩倪匡的小说家。就有记者去采访倪匡,倪匡本来在东方日报有板块连载小说的,这下被曹诩文顶了,心里正不爽呢。
就说,才写了一本小说呢?谁知道他后面发展怎么样?伤仲永的故事不知道你听说过没?再说我的小说都卖过千字五百了,千字三百有啥了不起的。
然后第二天,那个记者就在报纸上写,倪匡说曹诩文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不配和他比肩......
然后一堆记者看着倪匡嘴没遮拦,有新闻爆点啊,就都来蹲守他了。
“这些记者是真的越来越没道德,明目张胆的歪曲我的话,这是我的小说稿件。”倪匡拿出他的手稿,倪匡这人写小说很快,但是字迹很潦草,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他的稿纸都是金庸亲自校对的。
见金庸接过了稿纸,才又说道:“我要求涨稿费!”
“不是才涨了嘛!”金庸边看稿子,边慢吞吞的说道。
“我要千字三百!”
“你何必跟一个年轻人见识呢!”金庸放下稿子看着倪匡说道,“明眼人都知道,东方日报不过借着稿子炒着罢了,千字三百是做不长久的。再说,要是给你涨了,其他的人也要涨,那就乱套,报纸就没法办了。”
“真不涨?”
“不能涨!”
在金庸的坚持下,倪匡还是没能涨稿费,气呼呼的走了。
金庸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手边放着的一张报纸,报纸上的曹诩文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旁边还有一个标题:比肩倪匡?不过是开始而已!
就算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拒绝这个年轻人,这纯粹就是办报理念的不同。就算是知道炒着会提高报纸的销量,他也不会去做。他这样的办报理念就使得《明报》也许不会突然销量飙升,但是始终起伏不会很大。
曹诩文在确定《天蚕变》剧组稳定之后就没去过了,他是这次《天蚕变》换角事件的主要功臣。
他成功的消弭了一场丽视大危机,事后的论功行赏,他拒绝了。不过丽视也没亏待他,以十万
第九章 少年包青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