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绝对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都觉得跟着他能过上好日子。
      因此一听说曹操打过来了,刘皇叔要带人撤往江夏郡。
      新野城的百姓便纷纷表示要跟着走,没有一个人想要留下来投降曹操。
      带着一帮百姓撤退,那绝对是愚蠢的做法,到时候肯定是谁也走不了,曹军的骑兵可不是摆设。
      可无论苏阳如何劝说,刘备都没办法狠下心,将这些支持他的百姓留在新野。
      其实刘备也不想带着百姓走,因为一旦这些百姓跟着他撤离,那就等于是无家可归了。
      而且一路上的危险太多,万一曹军从后面杀过来,老百姓肯定是最先受到伤害的。
      可道理谁都知道,但想要说服老百姓却很难,除非刘备偷偷带着人跑路。
      直接将新野城的百姓放弃,不然想撤退就一定要带着这些人。
      因为刘表为了对抗曹操,可没少在荆州境内散布各种谣言,把曹操塑造成了个大奸贼的形象。
      而且凡是曹操治下的百姓,每一个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所以一听说曹操打来了,对方甚至饿极了连人都吃,便瞬间吓的不敢留下来了。
      这其实就是消息闭塞,以及百姓愚昧带来的恶果,长期忽悠真的能有奇效。
      只不过刘表这一死,黑锅就只能由刘备来背了,带着百姓离开会拖延撤离速度。
      可不带着百姓离开的话,那积累了半辈子的名声可就都毁了。
      “面对逆贼曹操的进攻,大汉皇叔扔下百姓独自逃亡,真乃是十足的小人伪君子,仁德之名全都是骗人的!”
      类似这种流言蜚语,苏阳随便想想就能写出来十几条,这就是被名声拖累的代价!
      虽然好的名声在乱世当中很重要,甚至能让你获得巨大的好处,但弊端也是极其严重的。
      只要你做错了一点点事,那就会被放大无数倍遭人指责,最终被名声反噬晚节不保。
      而刘备面临的就是这种困境,不带百姓走的话,那他积累的名声可就全毁了。
      因此无论苏阳如何劝说,他都不同意留下百姓,允许新野百姓跟着大军一撤离。
      毕竟没了名声就等于没了一切,大不了就跟百姓死在一起好了。
      无奈之下,苏阳也只好点头同意了,总不能跟刘备硬刚吧?那任务还做不做了?
      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郭嘉早就料到了这一情况,甚至还提前进行了布局。
      刘备的名声有多大郭嘉很清楚,因此在官渡之战胜利后。
      他便安排了大量的曹军奸细,混入了新野城之中。
      一来是寻找机会刺杀刘备,只不过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二来就是装成百姓潜伏起来,等曹操率军南下的时候再行动。
      如果刘备死守城池,那么这些奸细便会找机会,从城内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如果刘备想要撤退,他们便会忽悠百姓,煽动大家跟着刘备一起走,趁机拖住刘备军。
      换句话说,老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走,很大程度是这些奸细煽动的。
      正因为百姓当中混入了大量的奸细,这才导致了苏阳第三次撤退失败。
      这些该死的家伙不仅刺杀刘备,以及军中的将官制造混乱。
      甚至还不断给曹军输送情报,把苏阳布置的陷阱伏兵全暴露了出去,这特么还怎么撤退。
      本来刘备军就只有几千人,可光是藏在百姓中的奸细就有几百。
      等把这些人都揪出来杀光,曹军早就追上来宰了所有人了。
      而且就算苏阳利用复活币,知道了这些奸细的身份,也根本没办法提前动手。
      因为这些人早就伪装成新野百姓了,无凭无据的就滥杀这么多人。
      估计曹军还没打来呢,新野百姓就先被煽动的起义了,简直就是无解的死局啊!
      为了能打赢南下这一战,郭嘉可谓是全力以赴,机关算尽!
      对付个刘备都提前布置了杀招,赤壁火攻怕是没那么容易啊!

第148章 名声是把双刃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