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77 章 玉儿[1/2页]

临渊记 三百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咳咳……咳……”
      燕承的低咳声,回荡林间,伴随着流水飞湍,如奏佩环。
      远处,是鸟儿自由的啼鸣,夏日阳光,漏过翠绿的枝叶,映下一地斑斓。
      遇刺那日,他特意穿厚了衣裳,但受的箭伤却是实打实的,钉在肩头,难以痊愈。
      如此奔波一日,伤口难免崩裂,复又渗出些血迹来。
      他勉强饮了口水,平复呼吸,那干粮饼子粗得割喉,眼下正是咳嗽,却是不敢再吃的。
      有时仔细想想,他本也不是个带兵的料子,与燕夕,更无一争之力。
      只不过,强拼着残躯,想为妻女谋条后路罢了。
      至于是非对错,后人评说……
      大约,已顾不上那许多吧。
      “敢问殿下,女子承爵之事,有违祖制,恐生变数,殿下如今一诺,往后若是……”
      云渐径直打断了他。
      “本宫亦是女子,摄政三年,有违祖制,又有谁敢放肆?”
      大魏上下,若是云渐做不了主,还能有谁说了算?
      她话音一落,顺手盖上水囊,缚回鞍前,又拎起了一旁的弩机,拆开箭盒,一一验视着弩担、弓弦、悬刀。
      秦家三少确实大方,既赠蒙古马,又赠神武弩……
      仿佛根本不怕云渐疑心。
      可惜,这弩机未经十一改装,若只以右手上弦,于她很有些吃力。
      一念至此,目光便禁不住搜寻十一身影。
      却见他独坐上游,闭目调息。
      唯有长刀与日光,落在他的膝头。
      云渐还有话问他,心中平白添了两分焦急,又知燕承游移不定,言语便也更不客气:
      “你若不信,招安之前,本宫自去请皇帝明旨。若无女子承爵,世袭罔替之言,王爷理当据守相抗,以蜀地天险之利,足可保三五年平安。但若旨意落定,金口玉言,王爷合该俯首称臣,再莫无谓之争。”
      “王爷此番逃出金陵,重回川蜀,已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若不结盟,本宫亦是仁至义尽,改日刀枪相峙,便是各凭本事了。”
      她这话,已是明说了燕承势弱,若是无人相助,金陵尚不可脱,等到三方混战,若无盟友……
      也不过三五年好活。
      更何况,以燕承嫡长血脉,若是落入燕夕之手,横竖是个命丧当场的结果。倒是大魏,届时初夺齐地,安抚民心,捧着个燕氏正统,以示既往不咎……本是应有之义。
      聪明人,早知趋利避害,不必处处点破。
      燕承被她一激,脸色微黯,心潮翻涌,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云氏当年,亦不过是一介武将,岁末归京,朝会大殿之内,也不知排到了多远。
      如今却……
      孟怀雪远远瞧见了此间情形,只得匆匆与许飞廉道歉,走到近前,拍了拍自家夫君的肩膀,温声道:
      “王爷,先前那甲衣何等不凡,果真是救了性命,可曾谢过殿下?”
      为保燕承无忧,云渐将水云甲暂借于他,替他挡过长随一匕,可称救命之情。
      燕承再如何百味杂陈,却是该铭感此恩。
      他理了理袍袖,硬顶着肩伤,深深一礼:
      “多谢殿下。”
      云渐并不让,就这么受着,刀锋似的眸光一转,淡淡落在了孟怀雪的身上。
      看来,王妃已拿定了主意。
      “提前送走玉儿,也是殿下缜密安排,依照约定,应当就在附近,不如……”
      她的话音未落,远处却传来几声呼喊。
      “娘亲!娘亲——爹爹——”
      雪堆般的姑娘,裹着深青色的小小披风,满面锅灰,发丝散乱,额上还绕着纱布,依稀是那日心急燕承,慌乱间摔在台阶上,磕出的伤疤。
      两行泪痕,小溪般冲散了灰尘,稚嫩的童声沙哑,仿佛是折腾了整日。
      紧紧咬过的下唇,兀自留着一圈齿痕。
      “娘亲……”
      大约是吃过了苦头,好歹懂了些事,她只喊了两声,又怯怯地回头,瞧了眼身后满脸严肃的侍女,不敢再吭声。
      泪水却已在眼里打转。
      孟怀雪三步并作两步,赶忙冲了上去:“玉儿,你怎么样?怎会在此处?”
      哇——
      孩子趴进她怀里,顿时泣不成声。
      “娘亲!玉儿再也不闹了,再也不吵了……娘亲……”
      “别丢下玉儿……”
      燕承站在一旁,先是举了举手,又默不作声地放下,只静静望着女儿,咬得牙关紧

第 77 章 玉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