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99章 赵宰相回朝[1/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岭南通往江南西道的栈道重新修缮,南来北往的客商操着各种乡音行走其中。
      这几年,经过官府的钓鱼执法,畲瑶、峒僚客串匪徒劫道的情况大大减少。
      再者,都督府不断发“包榷状”,商贾、大家族雇佣山僚种地、晒盐,僚人有稳定收入,就不必做劫匪。
      无本买卖好做,被逮到是会金刚手菩萨砸脑袋的!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生计有着落,都愿意做良民。”
      路上,七郎随时以见闻教导孩子们。
      赵禧、赵正和赵平虏,以及一群大大小小的贤侄们,纷纷仰望着七郎,大唐盛世,有赵大人的一份功劳!
      看着这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七郎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
      ……一个人开始怀念少年时,就是开始老了啊!
      七郎猛地想到这一点,心中不胜唏嘘。
      这日晚饭连喝了好几瓶葡萄酒,把自己灌得微醺,再去找董月明,验证自己还年轻。
      董月明:“……这里是客舍!旁边住着人!”
      七郎嘟囔:“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阳关无故人……”,吟诗都断断续续,看来是真的醉了。
      想到客舍的墙壁薄,董月明只能无奈地放弃挣扎。
      七郎的酒量到底有多高,一直是一个秘密。
      遇强则强,能屈能伸。
      但偶尔也会借醉做一些快乐的事。
      一夜无梦到天明,七郎醒来猛地拍了拍头……糟糕!果然喝酒误事!他昨晚没有小心!
      “怎么办?娘子一把年纪,万一有了怎么办?”七郎紧张得不停唠叨。
      董月明正在穿衣服,手停在衣襟上,问:“一把年纪是什么意思?”
      七郎连忙辩解:“是我一把年纪!娘子年年十八,我要是老来得子怎么办?”
      董月明淡然:“子女缘分天定,你怕什么?”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
      时光又不能倒流。
      七郎叹道:“我怀疑滕王送那么多葡萄酒给我,就是有心坑我。”
      这一路走得不紧不慢,到洛阳时已到年底。
      洛阳城比以往更繁华热闹,圣驾和朝中百官在此,七郎也不必再往长安。
      “东都洛阳啊……”
      大唐盛世的象征,一个是万国来朝的长安,一个就是东都洛阳。
      这个伟大的城池,他曾经来过很多次。
      但这一次不一样!
      这次,他是作为大唐帝国的宰相回朝!
      在城门守卫处核验身份后,不久就有吏部官员迎出来。
      七郎兼着吏部尚书、主持官员铨选,是吏部的主官!
      这些官员发现,赵宰相举家回朝,家人、随从众多,可是所携带的行李却不算多。
      看那些运载行李的马都不甚吃力,可见没有金银等重物。
      这就证明,赵宰相真是两袖清风啊!
      幸好皇帝英明,给赵宰相赐了宅邸,否则以赵宰相的清廉,如何在这寸土寸金的洛阳城置办宅院哦!
      迎着众人敬佩的目光,七郎神色坦然。
      君子坦荡荡,如是而已。
      第一次到洛阳城的岭南小冯、小张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提出要去天街逛一逛。
      七郎其实也挺想去逛一逛的,但他得顾及形象,只能说:“你们不累?那就去吧!宵禁前要回到立德坊的宰相府。”
      赵家几个孩子自告奋勇作向导,带着三五个随从一溜烟跑了。
      七郎摇头失笑:“小儿顽劣,让诸位同僚见笑。”
      属官们纷纷赞赵宰相慈爱。
      客套地说笑着,沿着宽阔的天街一路前行,穿过洛河上正对皇城门的星津桥、天津桥

第999章 赵宰相回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