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4章 勿谓言之不预[2/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女儿,皇帝的同母妹妹,最初的封号是“衡山郡公主”。
      《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也就是说名山大川不能作为封号。
      但先帝疼爱女儿,打破了这项规定。
      而其他公主出嫁时才能拿到的汤沐邑,新城公主八岁册封时就拿到了。
      皇帝对这个妹妹也是疼爱有加,公主出嫁时增邑五千户,作为贺礼。
      而本朝又有驸马领兵的惯例,如辽西都督周道务,就是临川公主驸马。
      显然,李义府想通过这门亲事,让自家更上一层楼。
      那赵家是怎么想的呢?
      赵四郎和赵六郎面面相觑,问安二娘:“你没误会?杨老夫人真的是这个意思?”
      安二娘叹道:“她都把话说得很明白了,我能误会?”
      赵四郎皱眉:“这可不太好办啊!都怪阿义,他拖拖拉拉不成亲,最后娶到易青青。阿智有样学样,也想拖到最后娶个最好的,这回可好……”
      算一算,新城公主比七郎小四岁,阿智比七郎小七岁。
      那么公主比阿智大三岁。
      正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娶先帝的嫡公主,成为皇帝嫡亲的妹夫,软饭香喷喷!
      可赵四郎常跟宫中贵人来往,消息更灵通……
      公主跟长孙诠夫妻感情深厚!
      长孙诠流放后,不久就因“水土不服”死了,公主很悲痛。
      她不敢对皇帝哥哥表示愤怒,但心中抑郁,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来表达内心的愤懑。
      ……皇帝还命赵四郎,让皇家工坊为公主做了好多饰品和脂粉,可公主都不用。
      赵四郎小声把事情说了出来。
      赵六郎也愣住了,娶寡妇不要紧……本朝寡妇再嫁很寻常,先帝的韦贵妃就是二婚。
      武后其实也是“二婚”。
      但寡妇心中还惦记前夫,这驸马就会很郁闷。
      “难怪韦家放出风声,不愿尚公主。不过这么一来,他家就得罪了皇帝。”
      赵家兄弟齐刷刷挠头,韦家敢得罪皇帝,赵家可不敢。
      “找个人去广州报信,等阿智一回来,就让他躲一躲!”
      在倭国娶了媳妇可还行?
      安二娘看赵四郎和赵六郎愁眉苦脸,笑道:“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你们苦恼成这样。新城公主很受宠,陛下又怜惜她,谁尚公主,一辈子荣华富贵都少不了。”
      “至于说心意。阿智那样的人品才貌,说不定公主会喜欢他呢?”
      赵四郎正色道:“福祸相依。软饭虽然好吃,就怕噎喉咙。公主太受宠,娶了她就相当于供了一尊佛,她若受了委屈,皇帝必定会怪罪我们家。”
      赵六郎连连说:“对!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吃软饭!”
      ……远在海上的赵智打了个喷嚏,不知道有那么多人惦记他。
      “公主……倭国公主真的那么吓人吗?”赵智站在船头,好奇地问。
      七郎说:“别急,不久就知道了。”
      他在写一份文书。
      海盗的问题很闹心,大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你们识相的,洗干净身子自己投降,赔款、交人,一样不能少。
      “若不能自行清缴,治予本国之法,则大唐兵至,治予上国之令。”
      话说得相当不客气。
      翻译一下就是,识相的,自己把问题解决了,送上赔款、最好是主动归顺。
      否则大军一致,大炮开兮,不小心打到人,炸塌了房屋,误伤了花花草草,那多不好意思!
      介于倭国不合作,所有的严重后果,都由倭国承担。
      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914章 勿谓言之不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