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77章 岭南的春日[2/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走出四五步,他又猛地回头,冲到七郎跟前:“幺弟!岭南风雨大,你会不会害怕?你小时候打雷都会吓醒。哥哥不在,你做噩梦就抱紧媳妇……”
      “四哥。”七郎怔了怔,感动哽咽。
      有哥哥的感觉真好。
      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六个哥哥。
      赵四郎看着七郎的脸:“你要注意防晒,多擦些粉。若是晒黑变丑,就不是大唐第一美男啦!”
      七郎:“……要下雨了,你快走吧。”
      赵四郎笑了笑,这一次转身终于不再回头。
      七郎送赵四郎的船远行,才回到城中,在赵家新开的太平楼吃饭。
      太平楼不是一座楼,而是全城七座楼同时开业!
      赵家兄弟的野心,要把太平楼开遍岭南道,从广州到邕州再到安南!
      赵礼豪迈地说:“阿义哥能帮幺叔做事,我们也能!等太平楼遍地开花,我们也能收集情报!”
      七郎:“很不错,你们费心了。但你们也是从小进学堂读书的,怎么就没想考个进士?”
      赵礼和赵智理直气壮地说:“中进士不一定能当官,当官不用中进士。再说有四叔、五叔和幺叔,我们不当官,也没人敢谋夺家业。”
      道理是这样没错。
      但做人得有点追求啊!
      七郎问:“那我们不在了呢?”
      赵礼笑道:“不是还有正儿和平虏吗?平虏去了弘文馆读书,肯定比幺叔更强。”
      七郎:“……”
      行吧。
      人各有志,强求不来。
      太平楼的生意很红火,不仅仅因为这是赵家的产业,而是炒菜实在香。
      热油下锅,急火快炒,再加上花椒、辣椒、胡椒等佐料,香得人鼻子都要掉下来。
      城中有钱人蜂拥而至,竞相品尝香喷喷的炒菜。
      然后……上火了。
      到最后,太平楼最受欢迎的竟然是价格亲民的蛋炒饭。
      “蛋炒饭,饭要粒粒黏着蛋,蛋要黏着粒粒饭~~”
      城中小儿都会唱几句新的童谣。
      阳春三月。
      包榷状逐一发出去,各州府预收了税赋,乡野之地春耕开展得红红火火。
      扑买到包榷状的商人、大户,各展神通找人开垦种地,有招募僚人的,有买昆仑奴的,甚至有门路获得流放的罪人做劳动力……
      七郎发出招贤令,招募官学先生。
      可别等官学建好的,先生没到位!
      不需要有多高的才华,只要学识过得去、人品靠得住,当启蒙的夫子就足够。
      师傅领进门后,进一步求学就靠个人。
      教材方面,除了各地府学必备的四书五经,七郎还让人挑选一些朗朗上口的诗给孩子们做启蒙。
      “身为大唐人,怎么可以不会作诗呢!”
      唐诗,是华夏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许敬宗提出建议:“不若将先帝和陛下的诗选为教材?”
      七郎默默看了许敬宗一眼,没有说话。
      老许啊!咱拍马屁也得适可而止!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先帝的诗还不如隋炀帝呢。
      最后,他认为近代律诗可以从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挑。
      兰陵萧氏的审美,还是很靠谱的。
      定好教材的基础方针,七郎磨墨写了一封奏折……
      洋洋洒洒上万字,当然不全是马屁,有一点干货。
      他要尝试一种新的政策,让官学有源源不断的供养!

第877章 岭南的春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