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5章 辽东的冬日[2/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但是
      都督,您这般做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官府严查严打,只管生不管养的人,一样会抛弃孩子。到时候抛去野外、江河里,孩子更没有生路。
      其他人纷纷点头,弃婴的事自古有之。
      何况辽东苦寒,过不了冬的大有人在,老人、成年人都有,何止小孩?
      在这片残酷的土地,能活下来的生命都是顽强的。
      骆宾王想了想,建议:不如官府建一个育婴堂,养不起孩子的人家都可以送过去?
      高安胜嗤笑:那样一来,好吃懒做的人都会把孩子送过去,官府有多少钱,养得起?
      骆宾王知道自己天真了,脸顿时通红。
      七郎听着属官们议论,想着收养倒是可行,但不能由他自己牵头办这个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收养那么多义子,想干什么?
      再想一想,老赵家的大宋有一种民间机构叫慈幼庄,由大户人家捐资,收养弃婴,请一两个婆子照顾。
      被收养的弃婴,被称为婆惜、婆留,男女通用意思是婆所怜惜。
      最初,老百姓生下孩子养不起,放在水里溺亡,有些年长的婆婆心软,要求留下孩子,就有了婆惜婆留的名字。
      比较出名的阎婆惜。
      七郎摆了摆手:我觉得宾王的法子有点道理。
      骆宾王眸子一亮,都督和他英雄所见略同?
      七郎补充:不过不是官府出钱,而是官府牵头,让城中富户捐资。凡是捐资的,官府张榜表彰,记录在县志中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法子,能让众人慷慨解囊?
      属官们议论了一会儿,都觉得此策可行。
      若是官府出资,赵都督在任时还行。
      将来下一任都督不认可这项政策,裁撤掉慈幼庄,让那些小孩子怎么办?
      富户出资就没这个担忧,谁继任都不会取消这项仁政。
      卢照邻建议:不如再添一项,凡是出资的,红白事请寺庙做法事,都不收钱?
      以赵都督跟寺庙的关系,这一项好办!
      七郎点点头:可以。
      一番议论后,七郎补充:为避免有人恶意弃养、占便宜,凡是送到慈幼庄的孩子,都和父母再无瓜葛。将来无论际遇如何,父母不得来相认!
      我们挑选好人照顾小孩子,让这些孩子们成材,不做尘世之蝼蚁!
      老赵家还在为七七四十九个孙子努力呢,居然有人抛弃小孩子,就很气!
      事情商议妥当,都督府的人又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
      所以说,有一种人,别人工作他工作,别人过节他工作,别人休沐他工作,别人成亲做运动生娃,他还在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工作。
      卢照邻等人不必说,连未成年的骆宾王都忙到了十分。
      安舜都感叹:舅舅你实在太辛苦了,简直就是大唐的长史典范!
      一点都不像亡国王子,好歹消极旷工啊!
      高安胜:赵都督重用我,有何办法?
      赵都督还真敢用他,比萧凌在时还要重用!
      像他这么忙的,辽东都督府中能找出好多。
      加班次数多了,再勤恳老实的下属也会产生一丝丝怨念尤其是上司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时
      喂喂!
      那个在政务堂燃着炭火,架起烧烤架,用狼毫笔沾着酱料烤鸡翅的人,是谁啊?
      诸位,来一串?七郎举起手中的烤翅。
      大东北,烤串不是基本操作吗?

第655章 辽东的冬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