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译文语句贯通,行文优美,译著者是个学语言的好料子啊!”报社的领导小李翻看着稿子,猛的就激动起来,拍了一下实木桌子。
“哈哈,这丫头有本事着呢,那一口伦敦腔听着,和那外国人说的也没什么差别。你手里的稿子加起来起码有十四万字了吧?”
“你猜那丫头用了多久?”郑爷爷慢悠悠的转着茶杯,卖着关子。
“这我哪知道?听您说的是个小丫头,按照这水平来看起码也要三个月吧!”
“哪能啊?”郑爷爷放下茶杯,眉梢自以为隐蔽的上扬,殊不知现在的他整个人乐的都要冒出泡了。
“一个半月!就一个半月!哪怕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来翻译,翻一翻词典,整理一下语序,不得都要个一个半两个月的?”
“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天才!”郑爷爷正为自己的慧眼识珠欣喜呢,这有炫耀的资本,还不得好好讲讲?
接下来小李就看着对面郑老唾沫横飞的讲述他与口中那位‘蒙尘之珠的相识,其中隐去了他自己对那丫头的敲打,着重放大了许心兰的优点与其他人的不识货。
对面的老人在退下来之前是文学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自己在报社站稳脚跟之前,也得到过他不少文学上的提点。再说了,郑老口中如此夸赞的小丫头,怕是以后…
小李仔细看着手中的文稿,这份文稿的作者笔力深厚,翻译的句子优美流畅,就算给她的价格比旁人高一些,旁人也无法挑出什么来。
心中有了计较,“郑老,将那个小天才的地址留给我吧,我叫人将稿费给她寄过去。这稿子实在挑不出什么错来,就按千字八元给她算。”
比市面上最高的千字七元还要多一块钱,郑老满意的点点头,站起身来晃晃悠悠地走出了这个他呆了一下午的办公室。
这个价格也不枉他在这里说了一下午,口水都干了啊!
—————分割线—————
这个时候村里生产队里家家户户都是没有门牌号的,邮差小哥便会将信件送到供销社在生产队的下伸店里。
这天大白和三个弟弟正在外边和小伙伴们玩耍,远远的便听见叮铃啷当的自行车铃声。
“是轮子车!”一堆小孩子就这么猛地涌到路边,“才不是哩,我姑姑说了,这是自行车,方便的很。”瓜旺昂起头抹抹鼻涕,神色颇有几分骄傲。
“哇喔——”前些年知青们陆续返城,来送信件的邮差小哥便也少了。
孩子们稀奇的看着远方,穿着绿色工作服的小哥蹬着一辆绿色自行车,娴熟的在乡间坑洼不平的小路上穿梭。
“这自行车来我们这干啥呢?”
“你们没见过吧?这可是送信员哩。前些年老来我们村里给知青送信。”
说话的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嫁来村里的女知青,年纪也有十多岁了,自然是记得清楚的。
“那他现在是来找谁?”
“许——许——”
“他在喊啥哩?”
第18章 盼星星盼月亮盼稿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