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娘啊,我也不是很清楚,听村里人说她年轻时丈夫就没了,她一个人来到了北里村,在这里一住住了二十年了,也没有再成家。”
阿牛脚程确实快,拉着江月一路小跑,没半天功夫就到了县城。
临近城门口,就陆陆续续看到了一些小贩,想来这县城,应该是比较热闹的。
遂阳县,姜州府南面的一个小县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物产颇丰,四时和顺。且与南越交界县吴江县相邻,商贸繁荣。而且天顺五年,国家不反对百姓从商,周边村里的寻常人家也时不时会拿一些东西出来贩卖,改善生活。
看着沿街商贩的小摊上人头攒动,酒楼里的小二端着餐盘快速穿梭在各桌之间,说书先生的场子里掌声不绝,江月知道这里定有商机可寻。
这条街上,光当铺就有好几家。江月走进了最大的一家。
“老板,这玉收吗?”她恋恋不舍地拿出了奶奶留给她的玉。
只见那掌柜的眯着眼睛,拿起铜镜仔细瞅了许久。
“有什么问题吗?”江月急切地问道。
“玉是好玉,莹润透亮,这……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这东西世面上也没见过,也不同于西齐天矿出的,估摸着是外来物吧。”
见多识广的掌柜都犯了难,江月只能一咬牙,道:“这样吧,您估摸着成色给价就行,先帮我留着,一个月,我就来双倍价格赎回去,怎么样?”
掌柜思量片刻,“好吧,就按翠玉实价,二十两。”
“行!”
二十两算是很中肯的价格了,这老板还是挺实在的,按西齐物价,一两银子可以买棉布一匹,二两银子可以买大米十石,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费也就二十两左右。
阿牛惊大了眼睛,“江姑娘,要不然就别当了吧。”他一定觉得这丫头疯了,就一个月的时间,还双倍价钱赎回,那就是四十两啊,卖了他都没有这么些钱。
两人从当铺出来,江月怀揣着沉甸甸的二十两银子,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江姑娘,我把车安置好,我们就找地吃饭去。”别看阿牛是个糙汉子,心却细着呢。
阿牛将板车停在聚贤楼后院,这里的伙计老张就是北里村人,每次来县里采买东西,阿牛就把车放这里。
这时突然有个人从巷子里窜来,擦着江月的身边而过,一溜跑进了酒楼里。
不一会儿,跟着来了两个大汉,见着江月站在院门口,问道:“姑娘,见过一个黑衣小子么,大概这么高。”说着还比划了一下。
江月不知怎么的,下意识摇了摇头。
“江姑娘,走吧,咱们去吃点东西吧。”阿牛和老张打完招呼回来了。
“好呀,就在这里吃吧。”江月说着也钻进了前院,两眼四处搜寻刚才那人。
“你找什么呢,江姑娘。”阿牛不解。
“没什么。”江月微笑着找了张空桌坐下。
“客官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小二已经热情地迎了上来。
“就按那桌一样上吧。”
只见墙角那桌,一黑衣男孩正在狼吞虎咽着桌上的残羹。
第2章 剧本管理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