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0章 要不是还有自助支撑着[1/2页]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七月糯米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劫掠的地点也是“自己人”限定的,江南国一个叫吉安的地方。
      镇上百姓早就得到消息,说今天有军队要来打劫。
      来人说是陛下派来的,让他们不要恐慌,也不要跟军士起什么冲突,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做上记号,回头有地方给他们统一取回。
      陛下派来的,那就是钦差了,而且是来帮他们的,百姓相当爱重。
      他们哪里知道,这个陛下可不是江南国主李从嘉,而是宋国官家。
      钦差自然就是宋国来的细作们。
      细作团找到镇上每一里的里长,向他们面授机宜。
      “你们回去让乡亲们不要慌,就当做是一次演习活动,军士不会伤害大家的。等活动结束,每一户来领失物时,还能领到一份纪念品。”
      纪念品就是一斗粮食。
      这斗粮种类不一,有米有面,也有百姓从没听过的什么土豆玉米。
      因为这个秋天,宋国粮食大大地丰收了,宋官家尝到了贯朽栗腐的滋味。
      没有地主豪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加上增加了这么多高产量的新粮,哪怕朝廷降低赋税,收上来的总量还是创了一个新高,比过去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富裕。
      虽然因为时间关系,人手有限,这样的惠民政策才推行了大半个宋国,可全国总产量依旧相当可观。
      官家喜得合不拢嘴,赵文化偏偏要在这个败他二哥的兴。
      “哥,这丰收了自然很好,可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官家还真上套,心中不由一紧。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赵文化苦着脸他那张包子脸:“城里城外所有的粮仓全都塞满了,再也塞不下一粒米,你说怎么是好。”
      说着他严肃地看着官家,就等他拿主意。
      官家都被他说怔了。
      是啊,哪朝哪代也没这样高产过,谁没事修那么多粮仓?
      但是官家想了想问:“不是早就派人扩建了么?”
      这还是之前林贵人提醒的,说到了秋天粮仓会不够用,叫他们早点做好准备。
      太祖将信将疑,还不太敢大手大脚去做这件事。他小心翼翼,只建了十几个,导致现在粮食没地儿装了。
      赵文化依旧苦哈哈地回话。
      “是,建是建了,可粮仓造的速度,完全赶不上收粮食的速度。”说完他还鼓起脸看着官家,好像在谴责都是他小气巴拉不肯多建仓犯的错。
      这臭小子,竟然调侃起自己来了。
      但是今儿个高兴,官家没找人紧这臭小子的皮助兴。
      他大手一挥,慷慨道:“那就先不造,将多出来的粮食拿去赈济那些还吃不饱的百姓。”
      于是宋国还没享受到新政策福利的百姓这个秋天都领到了来自官家的关怀。
      哪怕这样,粮食依然还有富余,官家大手再次一挥。
      “江南百姓还在过苦日子吧,拿去接济他们去。”
      江南国他志在必得,这算是官家提前发给他未来子民的福利了。
      江南百姓挨了这么多年的饿,从来只有朝廷剥削他们的,从没听过有朝一日还给他们发粮食,里长们表示一定积极参与。
      “我这就回去跟乡亲们说,一定做好配合工作。”
      果然百姓们一听,哪里还顾得上害怕,简直是无限期待了。
      事后还有粮食发放的抢劫,多来几趟也可以啊。
      这边郑凯翔带着人还在半道上,那边百姓已经翘首以盼起来。
      “怎么还没来?申时都快过了,不会不来了吧?”有人惴惴不安。
      天下哪有这样好的事,没准是骗人的。也有可能是里长突然发梦,穷疯了,癔症了。
      正嘀咕着,一阵黄烟弥漫,还夹杂着马蹄声,喧嚣声。
      “来了来了!”大家面露喜色。
     &nbs

第460章 要不是还有自助支撑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