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的账算得明明白白,家里的菜一天能赚两千文,乡邻那里的就算一天收四百斤吧,一天的毛利是六千文。
可是五百斤的菜他没法挑了,得出动家里的牛车。去掉车的损耗和牛吃的草料,这六千文是有水分的。
他不知道娘手里还有多少钱,但定制昂贵的玻璃暖棚一定下了血本。小南其实比齐东家还着急,一天六两银子的进账,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用他亲娘的话说,人齐东家已经家大业大了,而他才是个草创阶段的小草根。
大东家催他,小草根就催另一个小草根。
他问周宣:“时间上你看还能不能加快一点?”算算菜地的出菜量,哪怕早一天建成都能带来巨大利润。
周宣计算了一番,咬牙答应:“行,我跟我爹轮班,不让窑里的火熄灭,三天后给你安装。”时间又压缩了一半,小南总算满意了。
回去的路上他对周宣简直赞不绝口。
“比他爹有决断,做事情也有见识,可惜小小年纪没读书了。”他觉得娘说的对,不管从事哪一行都不能离开书本,不仅是签书契的时候不怕被人糊弄,而且书本让人的眼界开阔。
林桑自己是很看重周宣的,每次见到他们父子,其实跟那个人小鬼大的儿子商量得更多。
但她没想到家里两个男孩也跟他一见如故。年纪上差着好多岁呢,绝对不是能玩到一起的年龄差。
小东跟他是两个技术宅的惺惺相惜,但阿宣不仅懂技术,还有商业敏锐度,这就很能跟小南说一块去了。
俩人刚才已经将蓝图描绘到怎样大力推广暖棚种植,批量生产设备的程度。
“我们两家是签了书契的,两位哥哥放心,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一定是我们一起做这件事。”周宣一本正经对小南兄弟说。
就算没签书契,他也不会抛开贵人婶婶一家。婶婶救他们一家于水火,就像爷爷说的,做人不能忘本。
而且他相信能够想出暖棚种植的聪明婶婶,肚子里一定有其他好东西。这不东子哥今天就跟他下单洗衣机了。
他们如果背信弃义,婶婶至多损失一项暖棚的利益,睦州陶窑有的是,他们一家完全可以找别家合作。
周宣认认真真地做事,他没想到自己的态度都落在钱家人眼里。
小东喜欢这个小老弟,可惜他没法上学,到家就给他整理自己学过的书,一篇篇默出来给他。
他觉得娘给的硬笔果然好用,写字比毛笔方便,速度上也快许多。
小南这个财迷一回村里什么都顾不上,连饭都只是匆匆扒了几口,就挨家挨户上门收菜去了。
形势比他估算的还喜人。
他选了几户族长家里将事情一说,再由族长找族人,乡亲们听闻菜筐里种的菜还能拿镇上卖钱,简直比又过一个年还高兴。
&nbs
第97章 草创阶段的小草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