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的周掌柜当然听得一脸懵逼:“钢化玻璃,你是说,钢?”
这几个字他都明白,但结合在一起怎么那么让人心生怀疑。但他性格温厚,没有急着质疑。
林桑知道,这个时代是有钢的。古人用他们的智慧脱碳渗碳炼铁炼钢,她知道的就有百炼钢。不是还有句相关俗语嘛。
但其实玻璃的钢化过程不需要钢元素,只需将普通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迅速降温冷却就行。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各项参数不好掌控,没有反复的试验一定会崩。
可她能怎么办呢,这样的恶劣天气,想要发展农业全靠大棚种植。她倒是想等到开春,可整个村子的余粮就算能熬到开春,还能熬到春耕后的秋收吗?
村民熬过冬天,能吃的只有满山野菜,勉强再种些瓜菜不用饿死,但万一又是个荒年怎么办?
她要先下手为强,抢在春季的前面。只是把握不大,她也只能先试试水。
林桑对周掌柜有要求:“是的,钢化玻璃,其实就是不易碎的玻璃,但我们还要签一份书契,你不能将技术通过任何方式泄露出去。如果以后要大量生产,也要以合股的形式。”
周书易将信将疑,大嫂子将这个钢化玻璃说得这么好,不是亲眼所见,他实在不能置信。
但签一份书契又有何妨,如果这个什么钢玻璃做不出来或是没有销路,他只当签了一份无用的书契。
林桑从创业到现在没少签合同,知道怎么制约、如何保障利益。但她羞于自己提笔,只能说:“书契条款我念,烦劳周掌柜执笔可好?”
好商量的周书易自然没意见,很快敲定了书契,一式两份。
“好了,周掌柜今天还有没有事要忙,可以带我去你窑上看看吗?”说急不急,因为事情千头万绪,她也在整理思路。
但时间上却耗不起,早一日成功,就能早一日得到推广。
她农场的物资有限,能养一大家子,却无法惠及整个村,更别提整个受灾的睦州。
周掌柜没想到这雇主如此性急,看看时间还早,除了一堆糟心的,他确实没什么正事,所以赶紧点头:“无事无事,就是两座窑都不在镇上,需要雇辆车才行。”
正说着话,周掌柜的儿子找来了:“爹,原来你在这里,我一路好找。”
一抬头又惊喜道:“婶子,原来是你?”他没忘记好心婶子的帮助,要不是那些幔头,他跟爷爷堂姐就要半饥半饱地撑到他爹回来。
他今天出门就是想对爹说,眼看要元正日了,婶子还没上门来,他想出门打听打听,上婶子家一趟。
当街追捕大盗,又获了官府嘉奖的婶子家,应该不难打听。
想不到婶子不仅认识了他爹,连书契都签了,周宣觉得婶子真是他们家的贵人。
贵人依旧关心他的生活,周宣悄声道:“放心吧婶子,我爹回来了,婶娘不敢怎么样。”就是二叔依然一言难尽。
林桑果然放心了,她特别喜欢这个早慧又懂礼的小孩,对他说:“今天这么巧,我们一起去窑上吧。”
周宣说好,他知道很多顾客下订单,都喜欢先到他们窑里看一圈的,但他们家两口窑都停了,除了一
第62章 能代替的只有玻璃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