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也没有棉花,林桑倒是知道。
不仅课本上反复赞颂,相关电视剧她也看过,那位促进棉花耕种,发扬棉纺织术,能给百姓带来莫大福祉的黄道婆差不多要三百年后才出世呢。
可是这样百姓要抗过寒冬就太难了,林桑叹口气:“回头我去教她们。”钱老太没养过蚕,待在村里能知道蚕茧都算见多识广。
银子说:“伯娘,明天我去告诉大阿奶吧。”
伯娘说也要给她做一件冬衣,她不能要,但她能帮忙做。伯娘每天这么忙,她只想多分担一点。
林桑是很愿意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的,她点头:“好,明天你跟小西一起去帮忙。”早点做出来,好让两位老人早点御寒。
见小东也回来了,她拿出课本带孩子们继续昨天的课堂。
今天的课堂教材总算完整了,这是她昨晚躲进农场的书房,一边查繁体字,一边默写,几个小时的成果,总算把整篇经文都默了出来。
空间也越用越顺手,她已经能每次都精准定位到自己要去的具体位置。这里面的时间静止,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差。
她默写完一整本,农场外面依然是艳阳高照的正午,日头没有丝毫的挪动。而回到现在的房间,孩子们还在呼呼大睡,时间就像没有流逝一样。
今天的课堂,第一环节是复习,林桑问:“昨天学写自己的名字,大家都还记得吗?”
小中第一个举手:“记得记得,我会写,今天在田里,我用树枝在地上写了。”小西和小银也点点头,表示都会。
孩子们的求知欲简直超出她的想象,随时随地找机会练习,林桑觉得很好。
她给孩子们两两分组:“那好,今天的第一个任务,除了练熟自己的名字,还要学会写组员的名字。当然,也要将自己名字教给对方。”
她打算一上来就让他们体验一下教学相长,教对方写字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巩固。而且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获得新的领悟。
孩子们两个一组互相学,林桑就绕着桌子走动,主要看彼此教的是否得法,书写的比划顺序有没有错漏。
整个过程比她想象得要有秩序。这个时代的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敬畏是骨子里的,所以没有人聊天捣乱。交流沟通的说话声,除了小中声气十足,其他人都自觉放轻了音调。
小中还觉得不服气,他的名字太好写了,小北一看就会。反倒是他学写小北的名字更费事些。
但是刚做了一天学生,就能体验一把老师的乐趣还是挺诱人的,教会他人简直是双倍的成就感,让他们更觉得学习是很神圣的事。
所以今天再往下学《三字经》,这帮孩子求知欲简直爆表。
他们不仅迫切想认识更多的字,想知道往下的内容,也想尽情抒发一腔见解。
最过瘾的是,老师说,学会的内容,可以互相教,也可以教给别的孩子,随时升华教书育人的情结。
林桑鼓励他们:“想要做老师,前提是自己学得认真,理解准确,要不然就是误导他人。”
没有人要做误导他人的失败老师,孩子们憋着一股劲,都
第40章 卷起来卷起来,看你们卷成啥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