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红烧肉在她家乡一带很受欢迎,林桑从小就会做。
她的烹饪手法是跟福利院一位刘阿姨学的。院里很多人都会做这道菜,但大人小孩的一致评价是,刘阿姨的版本最高级。
林桑今天从选料到烹饪,将做法一五一十教给了女孩子们。
去腥三件套焯水后,第一步是炸油。油炸能很好地去腥味,因为再怎么焯水,猪肉的膻味依然会残留。
林桑用筷子一块块翻动,先将肉块的四面炸到外表微微焦脆,逼出的猪油正好可以做其他蔬菜。
然后趁火势正旺时,料酒炝锅。
“滋啦!——”猛烈的炸裂声,吓了大家一跳,吓完又相继喊起来:“娘,太香了!”这才刚开始做呢,就香得要命。
林桑说:“好了,这一阵酒雾一蒸腾,将剩余膻味也带走了。接下来放酱油。”
这时候已经有酱油了,她在镇上看见有卖,感觉跟后世味道不一样。她没去买,厨房还各囤着一大箱呢。
她继续教学:“先下大量生抽,将肉块均匀炒香,再下一点老抽染色,然后就是倒水焖炖。”孩子们围着看,一个个认真又激动。
接下来是转小火的焖炖时间,起码要炖半个时辰,正好用来做别的菜。等其他菜出锅,肉的火候也到了。
“最后是加红糖,大火收汁。”这一步正是刘阿姨的秘诀所在。她不用冰糖炒糖色,而是最后收汁时加红糖。
红糖的味道跟红肉更搭,但不宜放太早。糖一下锅,汁水就变得粘稠拉丝,很容易沉焦在锅底。
红糖着色的红烧肉,浓香四溢,肥瘦相间的肉在灯火下闪着莹润的光。夸张一点,这就是会发光的料理。
孩子们吃得简直哇哇叫,林桑不觉得他们夸张。
这样的味道,别说饥荒年代,哪怕在现代,那些吃惯好的、嘴被养得贼刁的客户,在她农场吃了这道红烧肉也要直呼过瘾。
这时候糖是富贵人家的专属,百姓平时盐都舍不得吃,只在农忙时用粮食去换,更别说糖。孩子们吃个消食片的甜味都能陶醉,更别提咸甜口的红烧肉。
林桑自己也喜欢,以前也时不时就来上一锅,别的菜也许不行,但红烧肉她有信心,几乎能达到当年刘阿姨的水准。
跟红烧肉绝配的是大米饭,今天晚上吃的就是白糯喷香的大米。
大家问这么白的米是怎么来的?林桑说是跟过路的客商买的。将米碾得细致些,抛光后就有了这样的雪白大米。
真好啊,孩子们边吃边想,每天都有好吃的,每天也随时都有新的知识可以学。
另外的蔬菜,两个清炒,一个放汤,但不管怎么做,有喷香的猪油和细腻的盐,蔬菜绵软香滑,跟以前清水煮的苦涩菜粥简直是天差地别。
以前的菜粥他们也觉得好吃,只要能不饿肚子,什么都能吃。但吃过娘说镇上学来的新菜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饭菜可以这么美味。
也就越发期待去到无所不有的镇上了。
第38章 幸福窜到了天灵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