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来往密切,需要送年礼的没几家,吴家、文家、刘康叔家、村长家、何掌柜家还有一些村里和他们来往较为密切的人家。
他们家送年礼不外乎就是各样的土特产了,他们家的黄韭、程子璇在码头买的板栗、松子、干蘑菇、笋干一类的干货以及刚刚做出来的一坛子肉松,一大坛香菇牛肉酱,虽然没有辣椒,不过做出来的味道也很不错,这个时代的牛很金贵,胡乱杀牛是犯法的,她还是走的何掌柜的路子,才弄来了20多斤牛肉。
东西不多,在根据情况增删了一些,比如吴家添了她买的武功秘籍和送给伯母的一支累丝珍珠簪子以及六坛酒;文家则添了两匹棉布、十斤棉花以及一只羊腿;何掌柜那加了一盒茶叶和几坛酒;刘康叔家和村长家则没送牛肉酱,改为了米面粮油酒,给村里其他人只送了米面。
东西搬上车,程子清兄妹俩就出发给各家送年礼去了。巧的是几家也同时选择今天给他们家送年礼,几路人就此擦肩而过,完美错过了。
所以等他们送完礼回来,堂屋里已经满满当当堆满了东西。王婶上前禀告道:“公子,姑娘,您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来送年礼了。老奴都仔细问过了,人也记住了。”她带着兄妹俩走进堂屋,指着一推推物品介绍,“这边这些是吴府送的,除了这些还有一车石炭,奴做主运去了后院;这一堆是何掌柜送来的,这是礼单;这些绢花、衣裳鞋子、吃食是文公子送来的,其他东西是村里人送来的。”
一一说明了送礼之人,这才帮着程子璇他们收拾东西,登记造册。这些都是人情往来,需要记清楚,马虎不得。
吴家送东西一如既往,方方面面、大大小小、应有尽有,连烟花爆竹都有就跟他们自己买的年货一样了。何掌柜送的依旧是吃食居多,她一眼就看到了“炙鸭三只”的字样,把东西拆开,果然就是烤鸭,这倒是意外之喜了,大虞朝已经有了烤鸭啊,以后有口福了。
文母的确是很厉害的手艺人了,她做的衣裳款式算不上新奇,却有一种大方的美感,穿着也很舒服,纳的千层底更是合脚得不行,做的绢花也栩栩如生、姿态万千,就连做的腌菜、咸菜也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她的食肆更是每天需要五十斤咸菜了,听文风说文母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开始找村里的人做工了,本来还说他们送文风去学堂的,现在文母自己就有钱了,不需要他们在破费了。
就很神奇,一个食肆、两亩地黄韭,三个月的时间,就改变了他们家和文家的贫穷境况。
年礼送完,除夕夜前的最后一一件事也忙完了,接下来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等待新年的到来了。
辛丑年腊月三十,小雪,程子璇迎来了苏醒后的第一个除夕,家里有二哥、龙凤胎弟妹和小八,还有公羊柳师傅以及王婶祖孙四人。
在一阵又一阵鞭炮齐鸣中,一家人乐呵呵的起床了。子妍像个蚕宝宝一样从被子里钻到床的另一边,伸出手把柜子打开:“三姐,新衣服,我要穿新衣服。”
已经穿好的程子璇把她捞起来,从被子里摸出捂热的衣服给她套上:“新衣服要留着明天穿,今天依旧穿之前的衣服。”
第92章 除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