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要说真偏宠的,倒还说不出来。
      明凰在这方面倒是没有特定的喜好,若非要定,那就得是长相极为俊美才行。
      至于类型,当然是越多越好!
      不过,在太子面前,明凰还是稍加含蓄。
      “儿臣喜欢既有文采又精通武艺,通五经贯六艺,上堂能畅言治国之策,入营能指使杀人之兵”
      “长相俊逸,眉眼英挺,但要面冠如玉,形貌?i丽,肤白貌美。”
      “身形要既高大健朗,但也要体态优美,形如玉树......”
      太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失笑:“你这说的是人么?神仙也没办法样样周全了吧!”
      明凰掰着手指的动作一顿,心道,她自然知道不能样样周全。
      她也没说这是一个人啊!
      要是一个人达不到目标,自然还有别的人来凑数啊!
      质量不行,数量上总不可能会输!
      “儿臣别的不管,这些条件差一个都不行。”
      太子摇了摇头,抬手抚了抚明凰的发顶,像是撑不住了似的哄道:“罢了,来日父王总会为你找合适的。”
      “至于......你方才的提议,孤定然会好好考虑的。”
      明凰勾了勾唇,面上露出一抹满意的笑。
      待到明凰走后,太子坐在原地呆愣了许久。
      半晌,他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气:“嫣儿,她不愧是孤和你的女儿。”
      既聪明,又有野心。
      既善用筹码争利,又把握进退得宜。
      即便是身为凰儿的父亲,他也不得不心惊于明凰玩弄权术,把握人心的手段和尺度。
      就好像是天生就懂得一般,见缝插针、随时随地给自己无形地争取利益。
      从回京以来,明凰其实没有直接插手过朝堂。
      但是偏偏却处处影响着朝局。
      甚至到了如今,凭着这一张水泥方子,又成功地将她想要的人安插在自己的身边儿。
      而且理由冠冕堂皇,叫人连拒绝都无法说出口。
      太子神色复杂,他阖了阖眼,轻叹一口气。
      “还好是个女孩儿。”
      ......
      翌日,武安帝早早命人摆好宴席在两仪殿。
      柳淑妃和静妃一早便在席上盯着。
      各宫的嫔妃皇子也都乖觉地提前到场。
      等到晚间开宴的时候。
      太子和荣王等人也带着家眷陆陆续续赶过来。
      武安帝的妃子不多,如今宫中剩下的只有三四个高位嫔妃。
      儿子里头,除了成年的太子、荣王、端王和裕王。
      也就只有封地上的五王爷安王,还有一个老八太小才六岁,如今还跟着皇孙一道进学呢。
      至于女儿,那是一个没有。
      要算起来其实子嗣不少,但是在帝王家,这可以说是人丁单薄了。
      不过算上底下的皇孙一辈,倒也还算热闹。
      因为是家宴,再加上又有小辈,也就没有那么多规矩。
      武安帝随意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就开宴了。
      柳淑妃极会看眼色。
      瞧着武安帝心情不错,当即便给端王妃使了一个眼色。
      让她将小皇孙推出来给武安帝背了一首诗。
      惹得武安帝乐了好一阵。
      之后殿内便热闹起来,裕王也将小儿子抱起来露脸。
      但是相比之下,荣王就比较格格不入了。
      像是这样的家宴,定然是要带着王妃来参加的。
      太子是因为东宫没有册封太子妃,他自然身边儿无人。
      荣王妃没有跟着进宫,却是因为武安帝先前下了禁足令。
      再加上如今姚嫔也还没有解禁。
      便更叫荣王难堪了。
      眼瞧着无人问津,他扯了扯嘴角,便在一旁独自一人斟酒独饮。
      裕王提起一壶酒走到太子跟前儿。
      “太子,这一杯酒臣弟得敬你!”
      太子含笑举起酒杯迎上去,面上是一成不变的和煦之色。
      都知道老爷子弄这一场家宴是为了什么,他们几个也不介意装得兄友弟恭,哄哄老爷子开心。
      裕王一面揽住太子的肩膀,面带微醺地胡天海地地拉扯。最后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端王在一旁看着,自然也迎上前去,到最后就连荣王都遥遥举杯,和太子对饮了一杯。
      酒过三巡,武安帝看着底下一派和乐的景象,放下筷,缓缓开了口。
      “朕今日摆宴,一是为了和你们几兄弟吃顿饭,二,便是为了日后你们的去处。”
      底下众人一顿,俱是低眉颔首,掩饰住面上各异的神色。
      武安帝沉声道:“算起来,荣王、端王、裕王,都封王好些年了,但是却迟迟没选封地就藩,朕琢磨了一阵子,这倒也不合适。”
      “你们都是朕的儿子,但是皇位只有一个,太子也早就定下了,朕没法将它分成几份儿给你们。”
      “但是既然身为明氏子孙,得封大启的王侯,驻疆守土那也是尔等的职责。”
      荣王、端王和裕王此时都没有说话。
      王而不藩,确实代表这亲王之位华而不实。
      但是能留在洛都,谁愿意就藩去封地?
      就藩,就等同于退出储位之争!
      就像是瘸了腿的安王,如今倒是占据一块儿还算富庶的封地。
      但是一说这个人,朝堂上下又有谁记得?
      但是偏偏,这是武安帝亲自做下的决定。
      没有人可以更改!
      柳淑妃等人看着端王他们,忍不住暗暗地抹眼泪。
      若是孩子还在京中,自然她们这些做母妃的时时都能相见,但是若是去了封地,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再见。
      武安帝却又开口:“封地的事,朕还没定下来,这大启的江山,是你们几个兄弟随着朕一道打下来的,封地到底选什么地方,朕也想听听你们的意思。”
      “还有你们的母妃,若是舍不得,大可就藩的时候接到自己个儿封地上去奉养。”
      “你们兄弟几个回去也好好想想,待明年开了春,就定下来吧。”
      扔下这么一段话,武安帝起身摆驾回宫了。
      宴上众人却满是一片愁云。
      半晌,荣王抬起头,对着太子抬手举了举杯。
      “太子殿下,恭喜恭喜啊!”

第49章 就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