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个牺牲的英雄[2/2页]

全民总动员:重生在人类灭亡前 跑路的虫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机场。
      一片繁忙。
      依旧是泾渭分明的两条洪流。
      面容严肃,行色匆匆的是要在最后时刻逃离的人们。
      面色轻松,兴奋而激动的则是最后一刻归国的人们。
      他们都不知道,机场,就是一道生死线。
      进入的,就是死。
      离开的,就是活。
      在机场,有一群特殊的人群。
      这群人都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
      她们是来给爱豆们送别的。
      尤其是今天,她们已经送走了不下二十位爱豆了。
      这些爱豆几乎都是当红的流量小生。
      但是在当前的清理娱乐圈的行动中,圈钱的财路都被砍了不少,再加上侨民召集令的期限即将到来,这些有着外籍身份的爱豆都选择了离开国内,前往外国。
      对于这些流量明星们,明眼人都是唾弃的,唯有这群懵懂无知的花季少女们依旧恋恋不忘,还专程前来送行。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应该被敬仰的人正在献出生命,而应该被唾弃的人却被她们疯狂的追捧着。
      就算如此,这些爱豆也根本没有心情理睬她们,一个个的将自己遮掩的严严实实的,生怕被人认出来,然后匆匆逃离。
      逃离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明星。
      一类是富豪阶层。
      都属于在国内赚的盆满钵满的成功人士,想要去国外继续他们花天酒地的新生活。
      ……
      5月18日。
      晴。
      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也是揭开面纱的一天。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观望着,尤其是九州国的十四亿同胞们,更是翘首以盼。
      全民总动员指挥部。
      主会议室已经准备完毕。
      作为宣布人的孙三强总指挥已经准备停当。
      讲台上,只有九州国的国家和地方电视台的话筒。
      就在今天,九州国已经封闭了国门,杜绝一切境外人员入境和停留。
      包括外交官和新闻人员。
      只有除了获得特许资格的人员除外。
      全民总动员令一发,就要杜绝一切杂音。
      九州国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意见,也不需要其他国家的监督。
      更不需要所谓的国外新闻媒体。
      在这个极度危险的时候,只能有一个声音。
      “萧山,紧张吗?”孙三强总指挥看向萧山。
      萧山摇摇头:“我原本以为我会很紧张,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却发现,自己除了艰巨的责任感,就没有任何紧张的感觉了。”
      萧山是第二发言人,他将在孙三强总指挥发布全民总动员令之后,发布具体细节。
      第一次当着全国十四亿人口的面发言,萧山以为自己会紧张。
      但是现在的他,却丝毫感觉不到紧张,只有满满的责任感。
      “有时候,我觉得,你其实就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孙三强总指挥有些欣赏的看着萧山,缓缓的说着,说出来的都是真心话,“有人质疑你的地位和身份,质疑你的能力。我听到很多人说你在穿越前,不过是一个研究员而已,凭什么能在这个世界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
      “我也曾怀疑过,但是跟你接触了这么长的时间,我才发现,有句话说的很对,叫做时势造英雄。你依旧是你,你本身就是个人才,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而已。”
      “没有黄巾军,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没有陈胜,刘邦就是个亭长。没有红巾军,朱元璋就是个和尚。没有星空蛮兽,萧山你就是个精神障碍患者。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当一个人恰好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可能脱凡超圣,成就一番大事业。”
      孙三强总指挥伸出手握住了萧山说道:“你注定是那个拯救全人类的人。所以,好好的把握这次的机会,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你。”
      萧山听出来一些特殊的意思。
      孙三强总指挥力排众议,坚持让自己担任第二发言人,显然是别有目的的。
      “老师放心,我一定好好的把握这次机会。”萧山严肃的说道。
      “走吧。”孙三强总指挥向着主讲台跨出了一步,萧山紧紧的跟在后面。
      早上七点五十九分。
      全国人民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手里的事情。
      吃饭的人们停住了手里的碗筷。
      行驶中的车子也停了下来。
      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们围在电视机前。
      军队里,整齐站立的战士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工厂的流水线没有像往常一样启动,所有人要么盯着电视,要么拿出手机看直播。
      社区里,广场舞第一次被关掉了,大妈们围在一起,也是第一次没有叽叽喳喳的家长里短,而是看着广场上的大屏幕。
      九州国的人们,似乎在这一刻都停止了手里的动作。
      人们的目标都转向了电视,看向缓缓走向讲台的两个人身上。
      主会议室灯光通明,国内的记者们长枪短炮都对准了这里。
      全国人民的目光都看向了这里。
      全世界的人们的目光也都看向了这里。
      这一刻,萧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加的重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个牺牲的英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