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九章 我耿直寡言的小姑父库狄干(二)[2/2页]

奈何穿在帝王家 六镇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但小姑父却看出,如果此时不渡过河,等对面一旦稳固了防御,就再也过不去了,也就等于把河对岸的土地和人口拱手让给敌人。因此素来持重的他,此次却力排众议,坚持冒险渡河,并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等我父亲亲率大军赶到之后,便借助小姑父建立的通道,迅速渡过了河,并最终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第三,他很正派:曾经有一次,有一位元氏皇族的谯郡王元孝友,在都城的官署门口和人嬉戏打闹,动静很大,已经到了有碍观瞻的地步,旁边也陆陆续续有很多官员进进出出,也都看到了这一幕,但碍于他的地位,没有一个人敢上去劝阻。
      这时小姑父也路过了,他看不过去,便直接上前对元孝友说到:
      “谯郡王,这里是官署门口,您怎么能这么不庄重呢?”
      不知什么原因,我一直感觉我们这个政权的工作氛围不是很严肃,嬉笑打闹是常有的事,所以这个元孝友根本不把小姑父的话当回事儿,还随口回应到:
      “呦,听说库狄大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竟然也知道该怎么办公呢?哈哈哈哈哈!”
      小姑父此时已经是官高位重,这话对他算得上是极大的侮辱,但他并没有因此生气失态,而是正色道:
      “王爷您是帝室贵胄,自然识文断字,而我库狄干确实只认得大字一个,还经常写错。但就是我这样的人,也知道这官署是正经办公的地方,是不能这样嬉笑胡闹的!”
      小姑父这话虽然很直白,但却是义正辞严,元孝友听了,先是一楞,然后脸就红了,做了个揖后就匆匆离开了现场,而从此在官署门口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
      小姑父之所以有敢于当面斥责元孝友的底气,部分缘于他自己的政绩:父亲曾把他派去当定州刺史,而他之前根本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所以干的并不顺手。但因为他这人很廉洁,多余的事儿也少,所以当地的官吏们倒也不反感他,上下级关系还处的不错。
      同时他还很关心民生:有一年定州大旱,他便亲自带着人求雨,结果这雨还真下了。于是他又专程领着人修了个佛窟做纪念,我去看小姑的时候还去那里玩过。
      也是在这个石窟里,我发现库狄氏可能真的不是鲜卑后裔,因为小姑父让工匠们在洞窟的墙壁上明明白白地刻着,他们的祖先来自于西北的弱水,和东北的大鲜卑山一点儿关系没有。
      当然求雨这事儿肯定是封建迷信,但当时的人也不懂人工降雨,小姑父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心里装着老百姓了。
      总之,每次看到小姑父,我经常会想起我穿过来之前,曾经遇到过一些从西部来的人,他们的祖先也是部落里的“头人”,他们的身上也有些小姑父的影子。

第四十九章 我耿直寡言的小姑父库狄干(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