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章 破六韩和陈胜[2/2页]

奈何穿在帝王家 六镇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攻占秦朝控制的各个城市,煽动原六国遗民起事,从扩大起义影响,形成“天下伐秦”的大好形势的。
      而另一方面,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最终胜利者,汉高祖刘邦,则采取了不太一样的做法:他在斩白蛇起义后,没有直接就去硬碰秦朝力量强大的城市或者县城,而是先钻进芒砀山打了一段游击,然后看时机到了后,才果断杀回老家沛县举义,成为了沛公。
      这事儿我知道的最清楚,因为我爹冒认的渤海老高家的一位先人就是刘邦沛县起义时的部下。
      同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参与者,为什么陈胜敢于一开始就采取很激进的战略,而刘邦就保守的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陈胜起事的地域是原楚国核心区域,楚国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揍的迁都寿春,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而大泽乡在如今的安徽宿州,两地相聚也就是两百多里地。楚人对秦国的亡国之恨怨念最深,因此那里的人民对于秦国的严酷统治有最深切的反感,陈胜在这里自然就能一呼百应。
      而反观刘邦一开始起义的芒砀山离原楚国核心区就远了一些,就是沛县也不是楚国中心区域,自然不容易成为首义的发源地。
      其二,陈胜吴广起义时,喊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九百多戍卒响应起义。而刘邦上芒砀山时,是跟别人说“大家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跑了”,只有十几个人跟着他上芒砀山。九百多人就可以攻击大泽乡了,但十几个人打个村子都悬,所以两人的起义原始资本也是天差地别的。
      因此,我们老高家先祖参加过的这次正确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基于现实的条件,不可以生搬硬套,机械照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然就会碰个头破血流,下场惨淡。
      说回破六韩派出的这个卫可孤,他是破六韩最倚重的手下,麾下最是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他对于破六韩可能近似于吴广之于陈胜,所以破六韩才把怀朔和武川这两块难啃的骨头交给他来啃。
      而卫可孤军在开始围攻这两个边镇后,为了获取给养,便到周边的村落征集军粮,一些村落不肯服从他们,结果被残忍地屠村,这就激起了这两个边镇中仍然效忠于大魏的兵将们的激烈反抗。

第二十八章 破六韩和陈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