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嫔妃身边,但是,玉情觉得有把握养在自己身边。
      首先,自己怀孕,是个双黄蛋的,且是龙凤胎,而这时候三藩之乱也要彻底结束了,首先肯定会对自己封赏,要问自己为什么这么自信,就要从头说起了。
      玉情认为清朝重视清朝皇权的象征,这等吉祥的事更是会大肆宣传,以巩固天赋皇权,表达正统所在。
      比如皇子教育如此严格要求的原因就有:
      严格的皇子教育虽不能保证每代皇帝能力都很强,但基本还是可以确保皇帝能力的下限。
      清朝从康熙以后直至光绪,期间八位帝王虽然执政能力不一样,有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执政能力较强的帝王,也有如咸丰、同治等资质较平庸些的皇帝。但总的来看,清朝皇帝在受教育水平、学识、自律程度等方面平均起来在历代中排在前列。
      典型的像雍正皇帝以勤政著称,在位期间仅批阅的汉文奏折便达三万五千余件。
      通过严格的教育保留满洲本性,警惕汉化。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不断强调要恪守满洲家法,以满语骑射为立国之根本,对汉化,尤其是皇子们的汉化充满警惕。
      如康熙不断向诸皇子强调金国中后期的女真皇帝因汉化忘记祖宗根本而导致国灭的教训,甚至直接向皇子们的老师说:“满洲若废此业,即成汉人,此岂为国家久远者哉!”。
      但是,从清朝进关一开始满洲汉化的趋势便难以阻挡,哪怕皇帝不断强调皇子们要恪守满洲根本,皇子们的汉化也在不断加强,那么通过严格的皇子教育对其进行“补习”便更是意料之中的了。
      如乾隆皇帝在位时并不以皇子们擅长词章、书法、绘画等为喜,反而偏爱于那些熟练掌握满文、擅长骑射的皇子,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若能熟谙国语,娴习弓马,乃国家创垂令绪,朕所嘉尚实在此而不在彼”。
      康熙也曾令皇子们的满洲师傅对皇子“导以满洲礼法,勿使皇子身染汉习”。
      又如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率领满洲诸王公大臣祭陵,途中接到战争捷报,在欣喜之余由皇帝自己用汉语宣读汉文,而令太子用满语宣读,已示自己谨遵祖训,恪守满洲家法。
      而玉情认为清朝之所以如此重视皇子的教育并一直进行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有利于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养借以打击汉族士大夫的文化心理优势,并使皇子们受到更多的满洲文化熏陶,防止过度汉化,维持统治。

第22章 02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