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去寻找更高明的医术。
出了村之后,他一路东行,一路上只救将死之人,其他的一律不管。直到后来,他入了军营,成了一名随军的医师,只是,他还是有那个怪癖,只救将死之人。
战场上,伤残无数,但是到他里几乎都能保住性命,于是他在军营声名鹊起,风头一时无两。
有个年轻小兵很敬佩他,他二人常常对月饮酒,畅谈国事家事天下事,后来那将军提出要向他学习医术,他欣然应允。不过他没料想到,这一个小兵竟有着如此高的学医天赋,只是小兵比他更随和些,小兵救人,只要有空,就是来者不拒。
而他不喜欢这样,或许是年轻的时候太过高傲,他看不得别人比他好,于是他和那小兵起了争执。那小兵倔强顶嘴的样子有时候还真有几分像齐小贝,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看到齐小贝的时候,觉得有几丝熟悉之感。
后来,二人渐渐生了隔阂,往来也不再那么密切了,那时恰逢沙俄战事吃紧,不仅士兵要上战场打仗,就连军医也是要随军上前线救治,他依旧秉持着自己的坚持,但那小兵却不是,他只要有条件和办法就是要救人。
那日,战争很是激烈,激烈到殃及了随行的军医,那次,他中了沙俄的火枪弹,陷入昏迷。本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但是那个小兵后来救了他,取出了留在他体内的弹夹,然后又匆匆赶往战场。那一战,败。那小士兵也没能活着回来了,他在最后去领那小士兵的骨灰的时候,那小士兵还在临终前托人带了一句话给他,“医者仁心。”
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不配为医,他只追求高明医术,却忘了医术最根本的是救人,病无大小,人命才是最紧要的。
后来,他抱着那骨灰回来了,父母双亡,青梅嫁作他人妇,这一切,他只当是报应了。便在原来的家里住下,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顺便在家旁边支了个坟头,算是慰藉那小兵在天之灵。
说这些的时候,李寡妇只在一旁静静听着,听完故事的全部,她只沉沉叹了口气,怪不得在陶家二老病重的那几年给陶嬴写信,他没功夫回。人在军营,或许确实没办法顾及家中来信。
“所以,你就准备浑浑噩噩过完这辈子?”李寡妇望着他,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仇视了,眼中闪烁着柔和光芒。
“半生已蹉跎,那余下的日子,也就随便罢,我不配行医,可我却只会行医。”陶嬴冷笑着,嘴角略带讽刺。
李寡妇看他这般颓唐,心里一紧,她终究是关心他的,迟疑半晌才开口说道,“小风对医术很感兴趣,若你不嫌弃他,可好生教导他。还有小贝姑娘,她似乎对学医之事很有兴趣,你若是有空,就多多教导她。你就算不是个好大夫,但还能够做个好先生。”
听了李寡妇的劝慰,陶嬴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好吧。”
那天,这两个人讲了什么,小贝也不太知晓,只知道最后陶嬴开始认真教她医术了。她这人比较懒,山里草药众多,形态各异,她觉得认起来麻烦,于是就学了针灸,小风脑子好使,记性也好,就选择认百草。
只是她有时候有点郁闷,陶嬴时常给小风开小灶,这种“重男轻女”的教育方式,总是让小贝感到很不爽。
然后,还有一件怪事,李寡妇最近总是往陶嬴家跑,端茶送水,总之就是各种理由去那边。
小风再机灵也不过是个十岁孩童,对于娘亲的反常也看不明白,只有小贝看的透彻,她悠悠将眼光投向窗外李寡妇家耕作的那片桃林,现在已是入秋,桃树枝丫只是光秃秃的,没什么好看,“等来年春天,桃树发了新芽,你们家或许再添一人咯。”
“再添一位?是贝姐姐肚子里的小宝宝吗?”小风歪着脑袋,问的天真,
小贝哑然,她都快忘了,自己还怀着孩子呢,她立刻改口“不是一个!是两个。”
小风掰着手指数了半天,终究没算明白。
小贝望着他,觉得可爱,终究只是个孩子啊。
本以为,日子会平淡无奇的过下去,但是命运总是会将跌宕起伏的一面留给齐小贝,若是那一天,她不是闲来无事,出去问诊,或许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很多年之后,她想起她都一直在懊悔,懊悔没有听陶嬴的话,好好待在桃村,不要出去瞎跑。
桃村,最后还是成为了她梦里的繁华景象。
第二百三十二章从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