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殊看到吴二宝正坐在电刑椅上,并没有接茬吴二宝的话头,而是脸色阴沉地看向李默群,沉声问道:
“主任,事情还没调查清楚,这么对待吴处长,不合适吧?”
“呵呵~没什么不合适的。”
李默群阴险地笑起来,而后又看向岩井一郎,说道:
“我也是为了调查清楚事情真相,难免要用到些手段。”
岩井一郎倒是没有反驳,点头表示认可。
李默群转过身正对吴二宝,一副好言相劝的样子。
“念在大家同事一场,再给你一次机会。”
“李默群,你特娘的分明是想要弄死我!”
听到吴二宝还在叫骂,李默群看向铁江示意了一下。
铁江马上心领神会,跑到手摇电机旁,二话不说,直接转动。
“啊~~!!!”
“李默群,我操你祖宗~~~!!!”
......
一声声惨叫声充回荡在刑讯室内。
过了好一阵,李默群看到吴二宝直翻白眼,口吐白沫,才有对铁江示意停手。
“说吧,只要你肯说,我可以让你戴罪立功。”
李默群这话明显是说给岩井一郎听的,他当然知道吴二宝根本说不出来什么秘密。
只不过是做戏做全套而已。
果然,此话一出,又换来吴二宝的一阵叫骂:
“李默群,你个老王八。冤枉我的事,我tm上哪去承认?”
“我知道76号的手段,你也别浪费时间,直接杀了我,杀了我!”
“行!真够硬!”
说罢,李默群又冲铁江摆了下手。
接着,刑讯室里又迎来一片惨叫声。
看着眼前的吴二宝被折磨得没了人样,却还是不说。
岩井一郎不禁皱起双眉:
“李主任,我看吴二宝,好像并不知道什么。”
可李默群却咬死了,说道:
“岩井先生,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元殊在一旁突然开口建议:
“岩井长官,我看这么问也问不出什么,我倒是有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岩井一郎看向元殊问道。
元殊赶忙解释起来:
“岩井长官,不知道您听没听说过,一战以后,美国人发明了一阵用于逼供的针剂,叫‘真话水。这种针剂,虽然是一种新型的逼供手段,却效果显著。”
岩井一郎当然知道元殊所说的逼供药剂,但也只听说过在满铁有人使用,却没见识过。
倒不是说,这种逼供针剂难以制造。
而是,想要使用逼供药剂进行逼供,需要配合专业的刑讯人员来操作,才能达到效果。
否则,使用逼供针剂,不仅得不出真实答案,甚至可能得出虚假信息。
岩井一郎没听说过,上海滩哪有这方面的专家,当下问道:
“哦?你有能找到逼供药剂和专业人员?”
“呵呵~~,我在陆大学习的时候,第二学历便是关于刑讯方面的。不仅精通这种逼供方法,在我办公室里就有一大瓶这种药剂。”,元殊答道。
尽管李默群没听说过什么逼供针剂,不知道这东西的用处。
可他心里清楚,吴二宝并不是地下党,李默群只不过是想除掉他而已。
当他,听到元殊的话之后,不免心中暗自打鼓。
如果,这个叫逼供药剂的东西真有用,那自己岂不是白忙活?
李默群马上开口阻拦道:
“这种事,怎么好劳烦元主任?还是交给铁江处理吧,他才是刑讯处处长。”
“唉~?不麻烦,都是为了新政府工作。”
说罢,元殊不理李默群,继续向岩井一郎建议:
“岩井长官,正好通过这次审讯吴二宝,也可以试试逼供药的效果。如果,成效好,我想以后大面积推广这种刑讯手段。”
岩井一郎满意地看向元殊,不断点头:
“嗯,不错。学易,这个想法很好,就按你说的办。”
听到岩井一郎都同意了,李默群也只能无奈地在心中祈祷,逼供药剂并没有元殊说的那样神奇。
......
在去取逼供药剂的过程中,元殊也在心中不断思索。
其实,所谓的‘真话药水,不过就是麻醉剂而已。
比如东莨菪碱,其实是一种生物碱,能够麻醉、镇静,还可以止咳平喘。
有传说称中国古代的麻沸散,主要成分就是这种东西。
此外,被发现具有同样功能的巴比妥类药物,现在也都是西医外科常用的镇静药。
说白了,麻醉药使人说真话,无非出于两个原因:
其一,表达是一种受大脑控制的行为。
说谎作为一种高级的人类行为,需要大脑的高度配合,即处于“假装模式”。
但在镇静催眠的状态下,大脑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导致撒谎不易成功。
其二,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会刺激神经,导致兴奋。
兴奋状态下,会让人多说话,而说得越多信息越多。
再说得直白些,麻醉药的这种作用和酒精差不多。
所谓“酒后吐真言”,背后的原理大致如此。
不过,这种刑讯手段有两个很大的弊端。
一个是,供词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尽管麻醉药品(包括酒精)可能产生“吐真言”的效果,但由于大脑对行为控制力的下降,故很难保证作为行为结果的内容的真实性。
尤其重要的是,麻醉药品以及酒精对神经的刺激,还有可能导致出现幻觉,这就更难保证麻醉状态下所取得证言的真实性了。
所以,第二个弊端也就出现了。
想要有效地利用逼供针进行逼供,需要专业的人才。
这种人才不是短时间能够培训出来的,需要长时间去学习和实验。
而且,逼供药剂的刑讯手段更像是有种无我状态下的诱供。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了。
同样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询问方式,完全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比如,审讯吴二宝。
如果,问他是不是地下党,他可能说,“是”或者“不是”。
但要是问,地下党要犯是不是你放走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元殊在想到采用这个办法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预案。
所以,这一次李默群早就注定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14章 明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