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都在《书》中。
“说得好,孺子可教也!”伏胜再次抚掌大笑。
此时的伏胜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位三岁孩童,就是皇帝陛下的十九世子,大秦帝国未来的接班人。
从刚刚的几句话中,扶胜已经看出了这位世子殿下,他对于《书》的喜爱。
掌权者知道《书》的好处,那百姓们的好日子,还远吗?
“愿我华夏民族,自赢扶升起,可以生生不息。”伏胜慈爱的看了赢扶升一眼,眼里慢慢的都是欣慰。
赢扶升抬头,与伏胜之对视,内心却叹息了一声。
赢扶升从伏胜的眼神里,看出了他对华夏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承华夏文明的那一种深切的期盼。
据赢扶升所知,伏胜活了一百多岁,一直活到了汉文帝的时代。
可伏胜在这一百多年的岁月里,却是命运多舛。
秦王政二十九年,大秦皇帝陛下起焚书之火,除方士,求士之书外,也有很多大《书》被焚毁,许多儒生被活埋。
大儒伏胜因支持分封制,赞同修筑长城,移民戍边,而侥幸活了下来。
可伏胜一生爱《书》如命,带上一车书,出咸阳,坐马车,回去了山东老家。
中途,遭遇劫难,伏胜之子为护书,以命相搏,被杀死。
伏胜与妻女,颠沛流离,一路前行。
后,伏胜之妻病重,天又降之大雪,女儿也差点被冻饿致死。
逃难的路上,太多苦了,为取暖,有人想烧掉一车书简。
伏胜之妻誓死力拒,哭嚎向民众:“这一车书,是爱子以命相搏,才得保全。”
在回山东老家的路上,伏胜一家挨饿受冻,身衰力竭,伏胜之妻再也坚持不住了。
在临终前,伏胜之妻道:“伏胜,这一车书,如我们爱子性命,已经比我们俩的性命,更为贵重了,你一定要保护好女儿,和这一车书简。”
那一夜,伏胜之妻躺在伏胜怀中,病亡,永远的留在了那片荒野。
想到这儿,赢扶升又深深的给伏胜行了一次师生之礼。
既然在这大秦时期,他有幸与大儒伏胜相见,还成为师生。
那么,伏胜之子,之妻,之女,之书,全部都不会如历史一般,命运多舛。
这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儒伏胜,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ps.
既然赢扶升已经穿越到了大秦,那就弥补一下心中的意难平吧。
至于改不改变历史什么的,暂且不管。
读者小可爱们,你们认为大儒伏胜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第40章 大秦真正的读书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