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白衣人左掌托天,右掌覆地,他便跟着学起来。心中默念总诀:“太极初生,天地混沌。两仪分合,阴阳生成……”
说也奇怪,他一默诵这口诀,“太玄神功”的意念便转动起来,立时感到双掌上有气流转动。他一怔,忙问道:“师父,我练这起手式,为何手上便有气流在动?”
凌霄老人道:“这就对了。这“太极阴阳掌”好似鱼儿,那“太玄神功”好似河水,鱼儿只有在水里,才能自由搏击,水里有鱼方,水才活泼灵动。你前日学了“太玄神功”,此刻再学“太极阴阳掌”,二者相逢,如鱼得水,是以你的双掌会有气流动。”
张去病又道:“师父,倘若弟子没有先修习“太玄神功”,便练“太极阴阳掌”的起手式,掌上便不会有气息流转么?”
凌霄老人摇头道:“那便没有。不要说你没练“太玄神功”,掌上不会有气流转动。便是别派高手,若以他本门的内功来练这“太极阴阳掌”,手上也不会有气流转动。掌上若无气流转动,别派高手便练不成这“太极阴阳掌”,这是此掌法不同于别派武功的奇特之处!”
张去病不解,问道:“师父,这是为什么呢?”
凌霄老人道:“当年你师祖白玉禅,是依照“太玄神功”的内功心法,创下这套“太极阴阳掌”的。这六十四式掌法都以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太玄神功”为根基。别派的内功路子,或是阴柔,或是阳刚,其内功心法,与“太极阴阳掌”内劲外化之理不符。是以别派高手无论如何下苦功练这套掌法,终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无法成这套掌法。只有修习本门“太玄神功”之人,以“太玄真气”为根基,才能将“太极阴阳掌”刚柔互济,阴阳互补,快慢互动,巧拙互掩的诸般妙招练成!”
听了师父这番话,张去病方知:各派的内功同拳理相生相成,不可任意混淆。明白这个道理,他不再问话,便专心去领会“起手式”。他依照白衣人的姿式,左手掌心向天,右手掌心盖地,将“起手式”做得中规中矩,一分不差,只觉双掌上流转的气流越来越强。他想:原来这起手式并是非摆摆花架子,而是有凝聚真气之效用!他反复领会,了然于心,才转身去学第二幅画上的招式。
那第二幅壁画,画的是“太极阴阳掌”的第一式:“道分阴阳”。只见那黑衣人一拳打向白衣人的头部,白衣人不躲闪,左掌斜劈黑衣的手臂,右掌如蛇伏击黑衣人的前胸,两掌一前一后出击,掌旁边还画有几条虚线,以示掌式后续变化的方位。他伸出双掌跟着白衣人比划,却不知该按照白衣人掌下的哪一条虚线变招。一时间弄不清楚,他手掌滞迟在空中,练不下去。
他收住手,想问凌霄老人,转念又想:甚么都问师父,倘若离开师父,这功夫我怎么练得好?于是便不忙练习,先仔细看那黑衣人的拳法去势。他凝目一看,发现黑衣人身旁刻有几字:“少林达摩神拳第十一招:“金刚伏魔杵”。”
第33章太极阴阳掌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