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巨唐的诗人们[2/2页]

我老腊肉回来了! 十期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他写: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有时,他也会出门。
      于是他写: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但是孟浩然其实也是想要做官的。
      于是,他偶尔也会给大人物们,写信推荐自己。
      他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他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上。
      孟浩然四十多岁的时候,大官韩朝宗很喜欢孟浩然,与孟浩然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倾吐心意。
      当孟浩然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告诉了韩朝宗,立刻得到了韩朝宗的同情和共鸣。
      韩朝宗决定一定要找机会向朝廷举荐孟浩然。
      而孟浩然很高兴,答应了和韩朝宗一起再次进京谒见。
      但是到了那一天,孟浩然居然和朋友喝酒谈诗,也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他说道:“业已饮,遑恤他!”
      于是,机会飞走了。
      流年不利的他心灰意冷,选择了出游。
      于是李白为他送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然后他就回到了家里。
      过气了悠闲舒适的农家生活。
      他写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的大意就是和朋友们在村子里吃吃喝喝,好生痛快!
      李白来找他。
      王昌龄也来找他。
      然后,他和王昌龄一起喝大了。
      就这么死掉了。
      时年52岁。
      ……
      山水田园诗人里,还有一个很佛系的王维。
      王维出身望族,乃是太原王氏。
      他9岁就会写诗,15岁就到了长安城考试。
      17岁那年的重阳节,他写了一首思乡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想说的是,在长安城一个好孤独,好想回家……
      但是吧,想家归想家。
      日子还得继续过。
      王维在长安城很受王宫贵胄们的待见,很快混进了上流社会。
      后来,他21岁就中了进士。
      可能王维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官场生涯要起飞了的时候,他手下的人犯了事,连带着的,他自己也被贬了官。
      于是他后来索性辞了官,有时隐居有时闲逛。
      在吴越之地,他遇到了老朋友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来他又回朝做了官,不久,妻子去世了。
      好朋友张九龄和孟浩然也先后去世。
      他整个人,就变得更加佛系了。
      某一年,他被安排去边塞慰问军队。
      在途中,他写了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古名句,就此诞生了。
      从边塞回来之后,王维基本上过上了带薪隐居的生活。
      对于官场上的很多事情,他都毫不在意了。
      人虽在官场,但是内心,已经开始隐居了。
      这时,他写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道,明月来相照。
      从这时起,王维的诗里,已经充满了禅意。
      偶尔,他会和一些文人雅士出游。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劝君跟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然后,安史之乱爆发了。
      躲过一劫的他,彻底的隐居起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1岁时,他去世了。
      “王维多才多艺,写诗画画无所不能!李杜之后的第三人,非他莫属!”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才是高手!”
      “他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很讲究虚实,冷暖,动静的结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诗,读起来太舒服了!”
      “王维和孟浩然有什么区别?”
      ……
      安史之乱后,中晚唐时期。
      皇帝、权臣、藩镇、宦官,各方势力竞相角逐,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安史之乱后,朝廷自己镇压不过来,只能靠地方自己来。
      但是等到了叛乱平定之后,皇帝就发现,一股叛军倒下去,千万个割据势力站了起来。
      这就是中晚唐的特色:藩镇割据。
      外部不安定。
      内部也不和谐。
      很多的大臣也跟皇帝对着干。
      于是皇帝有很多军国大事,就开始和宦官商量起来。
      渐渐地,这帮宦官们的权力,就越来越大了,到了后期,甚至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
      而面对着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局面,朝臣们自然是看不下去的。
      于是大家纷纷出来斗争。
      不仅和宦官斗,朝臣之间也斗。
      这就是党争。
      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大事件。
      比如永贞革新,代表人物,王叔文、王?伞⒘跤砦?⒘?谠?取
      比如武元衡遇刺,堂堂宰相,在路上被人给杀了!
      比如斗争了几十年的牛李党争。
      这场漫长的大战,把很多人都卷入了进去。
      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的命运,都受到了党争的影响而改变。
      接下来,就是中晚唐的诗人们登场了。
      ……
      元稹的祖辈都是做官的。
      但是因为他爹死得早,所以他小时候是很穷的。
      十五岁那年,他一发中的,考上了明经。
      然后他从基层开始做起。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后来被他写成了西厢记的女主崔莺莺。
      后来元稹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吏部的考试,两个人心有灵犀,志同道合,成为了此生最好的朋友。
      元稹在经历了早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之后,和韦丛的五个孩子,也只剩下一个女儿还活着。
      他的一生,很惨了。
      但是,他的官场生涯也是祸不单行。
      被一贬再贬。
      最终,他在53岁的时候,死在了武昌任上。
      元稹是最会写悼亡诗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是怎么做到一边写着深情的悼亡诗,一边又经常和白居易嫖的……”
      “元稹,恶心!”
      “元稹就是渣男,西厢记里的张生就是他自己!”
      元稹去世很多年后的一天晚上,白居易神魂颠倒,他又想起了他。
      他写道: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可见两个人的情深。
      ……
      数不尽的唐诗,数不尽的风流。
      祁元笔下的大唐,太美太好。
      这些诗人,这些诗句,在大家的口口传诵之中,在这个异世界,逐渐地深根发芽,肆意生长。
      璀璨如银河般的唐诗,必将影响这个华国,很多很多年。

第48章 巨唐的诗人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