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生放下手中的碗筷,“你还听说了些什么?”
莫云凤摇了摇头,“没有了,我去给道长送晾干的衣裳,就听到这么一句,赵师叔便打发我叫你们用饭。”
“小师叔比原定的时间晚了些日子,也不知遇到什么事了。”黎夏忧心忡忡地看向钟绍英。
钟绍英低头沉思,好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抬头道:“后日不是清明吗!”
“对啊!”燕星华眼前一亮,“是清明!三清山可要热闹了!”
“清明怎么了?”莲生好奇地问,那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日子,怎么看他们一个两个脸上都透着兴奋。
“莲生师姐,你有所不知,清明这日会有很多门内弟子的亲友上山来与大家短聚,整日都不用去学堂,一家人其乐融融,跟过年似的。”
“哦?那你们的家人也会来吗?”莲生问。
黎夏脸色暗了暗,“我们上山不满一年的不允许亲友探望……不过!”黎夏话锋一转,“钟师兄的家人应该会来!”
钟绍英咽下嘴里的米饭,犹豫道:“还未接到父亲的书信,我也不知他们是否前来。”
“一定会来的,你可是家中独子,不像我……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的……”莫云凤自嘲道。
“别担心,有我和黎夏陪着你呢!”燕星华面上毫无沮丧之色,“我的家人都远在弋阳,山高路远,来不了。”
莲生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心中暗想:不知师父老人家知不知道三清山这规矩,若是知道,可会跟云昔道长走个后门来探望她呢?就说是来找老友叙旧也无不可……还是……师父老人家在岐山分身乏术,根本顾不上她……
“莲生!你又在神游了!”燕星华唤道。
“哦……我想到我师父了。”
“紫清真人?”
“嗯。”
四人以为勾起了莲生的思乡之情,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还是莫云凤打破沉默,满不在乎地说:“你若是想见真人,差你那只灵物给真人送封书信!师父他也绝不会把挚友拒之门外哪!”
“是啊是啊,养鸟千日,用在一时!”燕星华附和道。
“不可。”莲生断然摇头,“玄雀还飞不了那么远,书上说要等到它退去身上白羽,长出蓝羽方可。”
“哎!看你平时那么细心照料它,它怎么就一点没变呢……”黎夏叹道。
“谁说没变,比咱们头一回见到可肥了一圈儿!”莫云凤想了想说:“就像那什么……那什么……”
“鹌鹑?”燕星华脱口而出。
“啊!没错没错,哈哈哈哈!鹌鹑!”莫云凤笑得前仰后合,燕星华也捧腹大笑,就连钟绍英也“扑哧”一声憋不住了。黎夏看着莲生郁闷的脸,自知不该笑,但也实在忍不住捂着嘴笑弯了腰……
——
晚上一回到屋里,莲生就将玄雀从窝里捧了出来,摸着它越发油光发亮的羽毛,感受着手中沉甸甸的分量……不由自主地叹息道:“小东西,你可要争点气,按照书上说的你早该换毛了,可你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呢?”小东西似乎很不满莲生的唠叨,将它滚圆的屁股对着莲生,眯着眼快活地打着瞌睡。
“自打你搬进了新家,吃了睡睡了吃,动也懒得动,再这样下去……你可真的飞不起来了!”莲生不甘心地拨弄着玄雀的金色尾羽,“你可知他们都叫你什么?他们啊,都叫你鹌鹑……气死我了!”莲生兀自心疼气闷,那“鹌鹑”却扭扭身子将脑袋藏进厚厚的羽毛里,似乎是在嫌弃莲生打扰它睡觉。莲生无奈地将玄雀放回窝里,心想:等小师叔回来了,一定要让他瞧瞧,是不是哪儿出了什么问题……
——
到了清明那日,整座三清山都笼罩在欢乐的氛围中,天才蒙蒙亮就有许多同门跑到后山入口处翘首以盼了。莲生他们虽住在三清居,也能听到远处东西阁传来的吵闹声,因此也早早起身兴致勃勃地去凑热闹。今日道长和赵师叔也对他们网开一面,难得给了一日空闲。五人像阵风似的往后山跑,那儿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芳草茵茵,风景十分优美,正适合席地而坐,饮宴作乐。眼下大片绿地上已放置了许多桌案、棉垫,只等着客人前来。许多弟子为了挑个赏花的好位置,早早地用佩剑、香囊、书籍等等占了座儿,莲生他们来得晚了些,只在一角落寻到一空桌,虽在斜坡上不大平整,倒也清静,还能将众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不远处的入口已经人头攒动,莲生一眼就瞧见阮琴喜滋滋的笑脸,只见她身后跟着三男两女,从穿着上来看是她的父母、兄弟和家仆,手里大包小包地拎着许多东西,不知装了多少阮琴平日里爱吃爱喝的。一家人看起来和乐融融,也难怪阮琴性格单纯可爱,无忧无虑。后边又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家事地位、身份活计大相径庭,但无一例外都穿着体面光鲜、携着大堆行李,其中有不少一看便知不懂武功,上来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衣裳还沾满了露水,恐怕是天未亮就开始往山上赶了,只盼着早些见到独自求学在外的游子。有些甚至连满头白发的祖父母都来了,拄着拐杖哼哧哈哧地直喘气儿,但见到孙儿还是喜笑颜开地从上摸到下,生怕少了一块肉、掉了一根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四十章鹌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