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章二百零六、兵权谁手[2/2页]

九霄与君谋 逝水临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秦氏兄妹,无可挑剔。
      不可避免的相互试探环节似乎结束了,月笙、月落进来上了茶,之后,六人才算真正安稳地坐了下来。
      黄呈呷了口茶,说起朝堂事,“有王相和王尚书在朝中,三位对如今的形势应该不会陌生,四方与五更、九绕在暗中多多少少还有些摩擦,但不算怎么说,面上是太平的。”说完,他抬眼看了看面前三人,不露惊色,满脸了然,黄呈满意地笑了笑,话锋转向了关键处,“陛下有意提前征兵,老夫认为此举有欠妥当。”
      一提征兵之事,原本是军中出身的苏世承也开腔了,“一年前殿下回京时,三国堪堪停战,殿下原先的意思是战时国力受损严重,而停战是绝好的恢复期,想要放部分老兵回乡,并延缓一年再征新兵。”
      “但依着如今五更与九绕的情况,开战难防,推迟征兵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按着陛下的想法提前征兵,我四方又有备军宣战的嫌疑。以下官的愚见,这征兵的时间不如不做改动。”
      黄呈没有打断过苏世承一次,他的意见与这席话基本一致,瞥了眼空空的主座,他叹气,“征兵之事,对军中熟悉的殿下是最能说上话的,可惜现在……”
      “黄老,征兵最早也得年中,还不是最急的,只要殿下醒来,就还有回转的余地。”徐世宗说道,他掌吏部,清楚一切官职调动,平王殿下发生变故后,他们在京中处处受制于人,“原本三十万西南军的兵权和禁军兵权皆在平王殿下手中,但他受伤之后……陛下把西南军的兵权给了一位新提拔上来的赵姓将军,叫赵诩,下官收到任命传书,便即刻着手调查此人身家。”
      “此人履历丰富,稳步上升,非常清白,可奇怪的是,知晓四方所有官职任命的下官,从前从未察觉到军中有这样的将才,实在太蹊跷了。”徐世宗一低头,现在还在纠结着赵诩这个人,历战百余场,功勋颇丰,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到今日才被提拔上来?
      秦颂愣了愣,“徐大人放心,秦颂会用其他方式再查查这位赵将军,若他是别有所图的奸人,必让他有去无回。”
      面前女子冷冷凉凉气魄十足说出来的话令徐世宗心中骇然,他小喘了口气缓了缓,又说,“禁军兵权目前仍在陛下手中,不过陛下近日要举行一场校场比武,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挑选一个新的禁军头领,将兵权交付。”
      王璀之的眼睛微微睁大了些,面色一沉,上面所说的他都有听父亲或者叔叔提起过,但这件事……王氏竟是浑然不知?
      苏世承瞥了眼王璀之,为徐世宗的话做补充,“此事陛下不仅绕过了王氏,对我们几个也是遮遮掩掩,若不是下官与徐大人都有些人脉底子,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
      王璀之明了,没所谓地笑道:“陛下愈是不想让我家知道,这校场比武里头的文章就愈多,有戏!”周天磊早就对王氏严防死守了,这回连几位肱骨尚书都瞒着,想来是要突然公布比武的消息,让他们这边来不及对付。
      坐在最上位的黄呈将屋里其他人都打量了一遍,这些人的年纪比他小了一圈,甚至两圈,但思虑之周密,应对之从容,至少他年轻时比不了,人才辈出,是四方之幸,但德才兼备之人都聚在了昭王殿下身边,已经结束了两年的皇位争夺战,怕是要有后续了。
      黄呈笑自己想太多,昭王殿下本就是先帝归心的后继者,他还需要犹豫什么呢,不……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激烈到要大动干戈的内战不要发生在四方,黄呈正了正神色,说道:“兵权关系到四方内部的格局分化,而今只有五十万西北军的兵权在殿下手中,到了那万不得已之时,只会两败俱伤,再让邻国有可乘之机。”
      “太傅放心!”王璀之和秦风同时起身,拱手做礼,兵权之事他们早就有了别的打算,只是现在还没法细说,他们的计划还没得到周天熠的肯定,只能布置,无法妄动,“四方安定向来是殿下的心愿,三年前的悲事,绝不会再次上演。”
      黄呈将信将疑,还是点了头。
      燃眉之急说完,时间还有剩余,几人又零零碎碎说了说几个月间各地官吏职位的调动,周天磊在慢慢给前线的大城小城换地方官,只不过受到的阻力不小,目前还没有太大的效果,而在他们在虚海期间,那原本只在暗中与邻国有往来的官吏似乎变得明目张胆起来,最近又偃旗息鼓,着实可疑。

章二百零六、兵权谁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