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邻十几年,也未能握手言和的另一边武丞相徐府,脸一扳,都能把金栖国最英勇最健壮的副将小腿肚都吓软的徐丞相,一手拿着自家儿子百里加急送来的信,眉眼之间全是沉思,黑压压的,让人看不出具体情绪到底是怒还是喜。
当家的徐夫人却是催着下人快马加鞭的召回了五朵金花。
当晚,弃武从商的徐家五小姐徐婷婷登了路府的门,美其名曰道贺。
据好事的目击者言,虽那时天色已暗,距离稍远,看不太真切具体,但是他清楚的记得,那天除了徐五小姐之外,打从徐家出来,跟在徐五小姐身后的下人得有六个。
六人手里皆捧着东西,有些还是双手提着的,并猜测,这路家府上是有大喜之事将发生,还预言,依徐家今时今日待路家如此亲和的态度,这忘九城中有名的百年世仇,怕是快要离化干戈为玉帛的那一日不远了。
有人不屑,觉得这预言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乃是个天大的笑话。
然而,次日,又有人看见,徐家四小姐徐娓娓登了门,当日天色还稍早,见着的人也多了那么一点,不仅瞧清了徐家四小姐身后跟着的下人多了一人,连那些下人手里提了多少东西都瞧清楚了。
此时就有人言,这怕是徐家又做了什么事惹恼了路家,尊着圣上的旨意来赔罪来了,只是这路丞相脾性大,还有一个更大的路老丞相在府中坐镇,这罪可能不太好赔。
次次日的时候,有闲得无聊者抱着纯属八卦的心思特意蹲在了徐路两家对面的铺子里,就盯着徐家的大门,想看看今天是不是那徐家三小姐徐妙妙会不会跟她那两位妹妹一样,领着一干子下人提着东西去路家,路家这次又会不会直接把人给赶出来。
结果还真让他们给蹲着了。
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路家并没有将人赶出来。
而接下来的几日,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徐家人一个轮着一个,按时按点似的往路家跑,并且跟家里藏了矿似的,后头跟着的下人越来越多,手里提过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从徐家五小姐徐婷婷,人一天换一个,后头跟着的下人一天加一个,手里提着的东西一天多出一点,直到换到了徐家那尊煞神,众人都觉得大约这辈子是见不到他踏进路府那张门的徐丞相大人。
世人只道莫非是这明盛年间天要下场红雨,真要将这徐路两家百年来的世仇给化解掉了?
只有徐家人自已心里清楚,这天不是要下红雨,他们两家的世仇,也得化解。
其实非要追根溯源,两家本也不是真的存了什么‘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样类似的深仇大恨。
纯粹就是两家人所学的东西不同,所追崇的不同,然后又加上像是天生生来就是仇家一样互看不顺眼,所以每次碰着面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朝堂之上,为人臣之间,因为意见相佐,暗戳戳的下手也不是没有过,这久而久之就积起了怨,仇也扎了根。
可是现在这会,他们倒是想把这仇给化解了,可是还有一点担心这天上到时候下下来的时候不是红雨,而是路家人搭着楼梯站在屋顶上拿着盆子往下倒的刀子。
他们如今的所做所为,也不过是想着那句两句俗话‘伸手不打笑脸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想着好歹他们先端上笑脸,多送点东西过去,到时候指不定他们往下倒刀子的时候,一盆里能念着这些,少放两把刀子呢,是不是?
又是半个月过后,忘九城城门口,徐路两家人马齐聚一堂,把守城的将领给吓得,笔直的站在那里,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冒着各种想法,各种猜测,就生怕自已做错了什么事,或者一不小心给得罪了谁,大冷的天,硬生生的出了一身汗。
直到远处浩浩荡荡的车马临近,一直守着的徐路两家人一个个板着的活像是谁欠了他们几万两金似的脸上终于开始有了其他情绪的变化。
当车马进城,偌大的马车上走下来一个披着无一丝杂色的白狐毛斗蓬,眉目温和,一身贵气,好似哪府的仙人临世般的公子,叫来来往往进城出城的女子们都看了个痴。
守城的将领一时间没有认出来那人是谁,只看着那边站着的,脸色跟刚刚的冷若冰霜相比,完全截然不同的满面笑容的徐家五朵金花,在心里不停的感慨——‘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男子,于女子也是同理。
瞧瞧他们家徐丞相大人家的这五朵霸王花,平日里对谁都不屑一顾的人,这会那脸上的笑哟,都快跟花一样灿烂了。
那公子下了马车后也没直接走过来,而是立在一侧,他刚站定,车里一只素手探出来把在车帘上,车帘又重新被掀开。
站在一侧的公子刚伸手,那人却没见着,手把着车框,直接便跳了下来,动作轻盈又熟练得很,落地也是稳稳当当的,可是徐家那一群本还笑靥如花的人,却仿佛是齐唰唰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第175章:闭嘴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