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宝刀刃冷仁心暖[1/2页]

大宋行医人 云垂赏竹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琪愕然:“老大人,此事真的不行?”
      张若谷用力颔首:“绝对不行!没得商量!”
      秦小乙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若谷解释道:“小乙,想必你也清楚,此物找零殊为不便,且将会有无数奸商动手脚!”
      秦琪颔首:“老大人,您说的对,是小乙思虑不周。”
      张若谷拈须微笑:“小乙,方法总比困难多,你不妨再另想他法。”
      他们没说出口的事,是以官银替代铜钱流通。
      诚如张若谷所言,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因为碎银过秤,极易被奸商做文章。
      张若谷是资深经济学家,又长期任职地方,所以他颇为谙熟奸商们的各种伎俩。
      官银最小也有一两,其价值堪比后世一千六百元,找零极为不便,因此无法流通。
      何况,大宋产银量不高。
      明道元年,也就是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虽高达一亿零三百万贯石匹(其中包含实物),但其中白银仅有二十余万两。
      这二十万两白银,根本不敷支出。
      每年大宋给契丹的岁币有十万两,西域诸国、?g厮??⑽飨恼?┏?兀?惨?痛痛罅堪滓?
      宋辽榷易之大宗货物,每年与?g厮??灰椎恼铰恚?捕夹柚Ц栋滓?
      此外,铜钱虽是硬通货,但携带不便。
      因此,吐蕃、回鹘、杂羌党项乃至西夏人,在与大宋互市时,都更喜欢白银。
      这些人手中,都有大量骏马。
      综上所述,大宋银价一路上扬,一直涨到如今一两兑一千五百钱。
      大宋岂止闹铜荒,银荒也不遑多让。
      是故,秦琪也暂时想不出好办法。
      大宋有张若谷这等经济大牛,仍解决不了钱荒问题,秦小乙又能怎么办?
      会州,也就是后世白银,有大铜矿矿脉,问题是会州位于西北三方势力交界处,太过敏感。
      要不,还是治一治藤原家的神经病吧?日本盛产金银。
      秦琪甩甩头,把他这个荒诞不经的想法甩出了脑袋。
      藤原家病得可不轻,有那精力,还不如升级大船呢!南美的金银储量,远非那弹丸之地可比。
      张若谷见秦琪钻牛角尖,忍俊不禁道:“小乙莫苦恼,咱们一步步来,先解决燃眉之急才是正道!
      你互市的想法便极好,西夏可不缺白银。咱们先把西夏的白银赚过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秦琪叹了口气:“老大人所言极是!既无事,孩儿便告退了。”
      他行过礼,怀着满腹心事回到了秘密实验室。
      江南西路的信州,广南东路辩州、新州,都有大银矿,但此时还不是开采的最佳时机。
      因为银矿床中,必然伴生比银矿储量更丰的铅锌矿,而大宋的炼银工艺还不够成熟,若开采不当,会造成重金属铅污染。
      秦琪拿起装着狙击弩、拆卸下来的瞄准镜的木匣,又带上两百余斤钨铬钢,骑马赶到任六爷的铁匠铺。
      他的马儿好可怜。
      任大郎仔细端详着这神器良久后,才将其连带着使用说明和特制弩箭,一并装进了木匣。
      秦小乙取出钨铬钢钢坯,与一众铁匠们分工,用机床加工起了兵刃。
      很快,铁匠铺后的小院中,便被各种机床刀头的轰鸣声充斥。
      见老青少三代又开始了忙碌,任大郎决定去见一见张若谷,邀请这位可敬的老者一同追戏。
      张若谷好歹也是真定府的父母官,打造兵器这事儿,于情于理,任大郎都要和他解释清楚。
      他跑到食品作坊前的酒坊,吩咐膳夫们做了几道招牌菜,便提着食盒去了真定府衙。
      他与张若谷的密议,咱们揭过不提,咱们先来看秦小乙。
      到了酉时,夜幕降临,铁匠铺后,小院内众人收工。
      秦琪觉得,自己的钳工、铣工和车工技能,大概已经全部达到了特级,也就是高级技师的水准。
      因为,他面前又摆了几把刀具的粗胚。
      虽是粗胚,但这些刀银光闪闪、寒光凛凛,看上去颇为不凡。
      得益于秦琪前世在车间做工的履历,他对机床钨铬刀头的碳钢、钨、铬、镍合金比例谙熟于心。
      因此,这种集高硬度、高韧性、不锈性于一体的优质合金,用来打造兵刃再合适不过。
   &nbs

第114章 宝刀刃冷仁心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