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2章 秦朝灭亡的真相[2/2页]

我帮嬴政统一天下 南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既然历史已经改写,那他留在这就一定要看着秦国能够长久地统治下去。
      秦朝和隋朝是出了名的短命,很多历史学家都有想过一个问题。
      如果最后秦朝继位的是扶苏公子而不是胡亥,秦朝会不会延续下去不仅是有二世三世,甚至真的就有万世!
      但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秦朝并不会延续下去,它的短命是必然的。
      只因嬴政在晚年时候秦国内部就有很多矛盾了,之所以没有爆发就是因为嬴政还活着。
      是嬴政靠着自己的威严压制住了这些矛盾,所有才没能爆发出来。
      秦朝表面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汹涌,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秦朝的矛盾是因为法家不适合刚天下一统的局面,道家的修养生息才适合刚统一的秦朝。
      西汉建立初期,刘邦听从了大臣意见推行了道家的黄老学说对刚结束战乱的天下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这个政策推行了几代皇帝,西汉也是逐渐变得强大,到了汉武帝时候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时的儒术,就已经有了儒法结合。
      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是因为商鞅变法而崛起变强的。
      第一任皇帝嬴政很喜欢法家的商鞅和韩非,自身就是法家文化的忠实粉丝。
      嬴政最得力的助手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统治者的思想都推从法家了,自然很多政策的执行都是按着法家思想去走。
      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那时候的秦朝只能推行法家文化,不是嬴政看不起道家文化。
      当然不是这个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嬴政仁慈了。
      嬴政在灭了一个国家后并没有将他们的王室贵族赶尽杀绝,相反他还善待了!
      这些六国王族不仅活的好好的,还有了一块地保留了人丁和资产。
      嬴政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就凭他没杀功臣,善待亡国王族这点来看就值得这个名号!
      但都说妇人之仁会误事,嬴政就是太仁慈了才给秦朝留下了这么一个隐患。
      这些六国王族贼心不死,一直想着推到秦朝光复自己的国家。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10年这些年里,秦朝发生过不少内乱。
      每次内乱的身后都有六国王族的影子,嬴政只有用法家强制手段才能镇住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王族。
      你说要是用了道家的无为,休养生息政策。
      只怕是修养了五年,秦朝内部都被六国王族蛀穿了。
      因为当时的环境造就了秦朝注定会是一个短命的皇朝,第一个大一统国家总是要牺牲自己才能给后人提供借鉴不是?
      所以你说扶苏继位秦朝就不会二世而亡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但可以确切地说,秦朝的确不会那么快灭亡。
      胡亥这熊孩子就是加速秦朝灭亡的,父亲留下的家业说败在他手里就败在手里。
      要说古代人里有败家子第一这个名号,那胡亥绝对当之无愧。
      他当皇低那就是闹着玩的好吧?
      秦国有矛盾爆发了就任其爆发,自己该玩玩该泡妞就泡妞。
      地方怎么闹那是地方官的事,和他这当皇帝的有半毛钱关系?
      谁让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度呢?每个郡和县都有自己的地方官,有问题他们先解决。
      他们解决不了再来上报中央,反之不能一有事就快马加鞭地赶来咸阳上报给皇帝。
      而当时的秦朝乱到地方官也解决不了了,所以只能是上报中央给胡亥。
      但胡亥贪玩啊!不想处理政务啊!那这些活就交给了胡亥最信任的一个人,赵高。
      赵高,指鹿为马经典出处就是这太监,指望他处理矛盾?想啥呢。
      矛盾解决不掉,这内乱越起越多,到最后秦朝就绷不住了直接分崩离析。
      扶苏若是继位,只能说是延缓了秦朝的覆灭,但改变不了秦朝的结局。
      扶苏上位后做的事肯定和违背嬴政的,那就是推从儒家思想。
      扶苏这个人是很喜欢儒家文化的,他一直以来就不喜欢法家的霸道思想。
      扶苏继位,第一件事肯定是解决地方矛盾,那无疑是废除那些苛政严刑啊!
      然后推行儒家思想,看似帝国内部平静了但最根本的是六国王族没处理掉啊!
      儒家思想那仁义的政策下,六国王族会越舞越起劲,秦朝还是会内乱,还是会覆灭。
      但绝不会像胡亥那样的快,至少扶苏能挽救秦朝一小阵子。
      但说到底,秦朝的倒下还是因为嬴政的倒下。
      他只是一个人,却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气魄,无人能够超越。

第442章 秦朝灭亡的真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