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5章 历史推断[1/2页]

我帮嬴政统一天下 南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历史上昌平君的背叛也是因为昌平君及其能够隐忍。
      有人说昌平君在被贬黜前曾经见过楚王派来的探子。
      是那个探子重新唤醒了昌平君内心的楚国血脉,让他滋生起了要背叛秦国而助楚的想法。
      但其实这个说法不太成立。
      一是昌平君被贬出咸阳到郢陈,那时的李信已经是带着二十万大军攻楚了。
      而且是一路高歌猛进,连破楚国多座都城。
      之后昌平君在后方策反,与楚军配合大败李信军。
      各种蛛丝马迹证明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背叛。
      如果是临时起义,昌平君很难做到策反后方的秦军,更不用说那时候的昌平君已经不是相国了。
      如果真有楚国探子找到昌平君唤醒了他的楚国血脉,那一定会是更早。
      至少是在秦攻楚前的两年。
      公元前227年,嬴政在朝堂上询问了王翦,要多少人马能攻楚。
      那时候的秦国就已经是想好了伐楚。
      时间在往前推三年。
      公元前230年,嬴政的祖母华阳太后在华阳宫寿终正寝。
      华阳太后的死,意味着楚国在秦势力仅剩昌平君和昌文君。
      也意味着嬴政彻底摆脱祖母的控制,做到了真正的大权独揽。
      也是因华阳太后死去,昌平君和昌文君渐渐消失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
      李斯、王绾逐渐崭露头角。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年楚国势力在秦的瓦解让楚国意识到了危机。
      他们和秦国的关系断了,这一断就只是敌人关系了。
      此时楚国想的是如何利用楚国仅存在秦国的势力来背刺秦国一把以此来削弱秦国的实力。
      所以嬴子苏大胆地推测,这探子或许是在公元前230年,也就是华阳太后死去后的某个时间点里。
      一个从楚国来的谋士,带着必死的决心进了相国府面见了昌平君和昌文君。
      也许谋士技高一筹,说得感人肺腑。
      所以昌平君同意策反,这一隐忍便是隐忍了三年。
      最终在郢陈这个敌方带兵策反击破李信大军,让秦国尝到了百年来最大的一次败仗!
      这是通过正史推出的结论。
      但他嬴子苏的出现也是改变了历史。
      吕不韦和李斯相继死去,燕国被灭,历史已经不按照正史走了。
      但南越族说,他们潜伏在燕国已是有了几年,这几年都是由这个楚国主子让楚国提供的援助。
      如果这个主子真的是昌平君,那岂不是说几年前昌平君就是楚国的人么?
      嬴子苏咬着手指头,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一年是公元前234年,南越之乱爆发于公元前235年年底,时间再往推几年。
      公元前238年中,他受命离开咸阳以商人的身份游历六国行驶离间的任务。
      公元前237年中,他到了燕国,这个时候的南越人就已经是潜伏在蓟都挖地道了。
      所以可以断定,这南越人与楚国合作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38年的某个时间点。
      这一年,秦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嬴政行冠礼,咸阳城政变。<

第375章 历史推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