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三十章 长生久视不如寸许韶华[2/2页]

黄庭道主 妖僧花无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留之时,口中念着的可是‘烟岚二字。”
      说完。
      便消失不见。
      “老师。”
      烟岚仙子抬头,面上原先又急又焦,听得此言,眼中露出惊喜之色,嘴角忍不住上扬,就定定的看着丁羽。
      ……
      小半日后。
      一样貌平平无奇,却颇有仙风道骨之意的青年,与一素衣清秀的女子并肩走出。
      正见着双手背负的小童子,仰面远望,背影萧索,似在思念着什么。
      青年、女子对视一眼。
      青年上前,轻声唤道,“老师。”
      陆青峰收起思念,转身看去,见着弟子丁羽从一老者,变换为青年模样,又见着二人两手十指相扣,顿知圆满,不住点头赞道,“不错。”
      烟岚仙子面容羞红,冲着这童子师祖躬身一礼,口中道,“多谢师祖。”
      这是谢陆青峰撮合。
      “哈哈!”
      “没帮倒忙就好。”
      陆青峰大笑着。
      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美事一桩。
      “弟子早前被世俗礼教束缚,经历血海大劫,一心只想荡尽妖魔,以自身为天下仙修表率,不敢越雷池半步。”
      “幸得老师点醒,才能不负佳人。”
      丁羽看了眼身旁烟岚仙子,眼中满是柔情蜜意。面上笑容灿烂,显然是全都看开,心中豁达。
      “可惜。”
      “辜负了许多年华,只剩下十六年光景。”
      陆青峰看着二人,感慨道。
      “十六年后,还有来生。”
      “生生世世。”
      烟岚仙子往丁羽身边靠近了些。
      “……”
      陆青峰听着这话,往烟岚仙子看去,嘴角划过似笑非笑弧度。烟岚仙子见着,顿时就回过味来,脸上愈发羞红。
      不出声了。
      丁羽却看向陆青峰,庆幸道,“好在老师点醒及时,正要等到十六年后,烟岚躲过风火大劫,可就再无转圜之地。届时即便弟子成了地仙,也要抱憾终身。与之相比,如今至少还有十六年可相依,凡人一生,也不过匆匆数十年罢了。而我与烟岚,却还有来生无数岁月。”
      “足矣。”
      看得出。
      丁羽的确是将一切看开。
      可能也是人之将死,这历经劫数的世间,所压在他身上的一切担子全都抛开,令丁羽整个人就如同他这副皮囊一般,疲态尽去,重现年轻朝气。
      “有老师在,想来定不会教妖魔得势。”
      丁羽笑道。
      陆青峰听着,不置可否,反是出声问道,“接下来十六年,准备做什么?”
      丁羽看了眼依偎在旁的烟岚仙子,冲陆青峰笑道,“弟子准备与烟岚好好游历一番南海。经营数万年,如今回想起来,弟子还从未好好看过这方大地。正好远离俗事,好好陪陪烟岚。”
      丁羽乃是世上少有的从当初血海大劫中走出的至强者。
      血海劫数后。
      五方界狼烟弥漫,四处糜烂,生灵涂炭。
      也是丁羽力挽狂澜,在腥风血雨中,引领着分散各地的幸存修行者们,建立了南海盟的雏形。此后殚精竭虑数万年,最终才有了如今南海盟的风采——
      力压两大东西两大仙盟。
      妖魔辟易。
      就连长生盟遇上,都要退避三舍。
      “如此也好。”
      陆青峰点头。
      丁羽手掌一翻,手上顿时出现一面火红色的羽扇,恭敬呈上,口中道,“这是弟子当年与……”
      丁羽顿了顿,看了眼老师神色,才往下道,“与郑叱师弟一同探寻险地,得来的至宝‘神火扇,乃是五火门至宝,弟子也因此得了五火门传承。能有今日成就,此扇功劳也不小。”
      “弟子即将与烟岚一同转世去,这神火扇留在手上也没什么用。还请师尊收下,不管是以此号令南海盟,还是再寻传人执掌仙盟,全凭老师安排。”
      这既是信任陆青峰这位师尊。
      又是彻底看开,连曾经视为第一的南海盟都能这般随意处置。
      身后事,全不过问。
      “神火扇。”
      陆青峰将羽扇接过,略微端详一番,与当初在虚空外见着甲子太岁杨任施展的‘五火七禽扇果然有几分相似。
      火焰炙热,连他都能感受到几分心悸。
      显然是一宗仙器。
      “此扇为师自会妥善处置。”
      “南海盟也勿要担心。”
      陆青峰收下神火扇,才看向丁羽,悠悠道,“将你师弟的情况与为师详细说说。这些年为师虽四方扫听,却都是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消息,定是不如你知道的详尽。”
      “是。”
      丁羽应着,回忆起来,“弟子与郑叱师弟初次见面,是在——”
      一场持续八万年的恩怨纠葛,便在丁羽口中,拉开了帷幕。

第五百三十章 长生久视不如寸许韶华[2/2页]